现代快报讯(特派记者 孙玉春 / 文 王光强 / 摄)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之路并非那么简单:在出院之后,他们还要接受一般为期两周的集中隔离观察,各项指标复查符合要求才能回归家庭,这也相当于是 " 二次出院 "。有些人年纪大了,有些人因为长期见不到家人而心焦,有些人的紧张状态没有缓和 ……3 月 19 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江苏援黄医疗队基层指导组,到其中一家康复隔离点——黄石饭店,探访这里的医护人员是如何为他们进行心理修复的。
在隔离点,江苏医生护士常会和患者二次碰面
康复隔离点的张奶奶今年 74 岁,她是 3 月 18 日才从黄石市中心医院出院,来到这里。在 ICU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还曾经特意给她买蛋糕,让她许愿。
见到老人,记者说了这事,老人又笑了。巧的是,江苏医疗队基层指导组中的孙晓兰护士之前也在中心医院 ICU。孙晓兰说,由于医疗队力量分散到各个隔离点,所以这种重逢的情况很多。而最近每天巡查,很多出院患者凭声音就能认出他们每个人。
张奶奶身体不算好,有心脏病,听力也不好,值班人员敲门常敲不开。医生们为这个伤透了脑筋,他们希望老人晚上门不要关死,留个门缝,便于有突发情况好处理。可是老人说,自己不放心。
离开之后,医生们还在商量,是多准备一张门卡,还是让来一个家属,在做好防护情况下进行陪护。此前有一个 10 岁的孩子,也是让监护人来陪护的。
不少出院患者最关心何时回家
有一位 86 岁的老大爷,见到黄石饭店隔离点基层指导组组长、省人民医院感染科陈念医生,很开心,医生问他:" 肚子不疼了吧?"" 不疼了,我喝了牛奶吃了点饼干,真就好了。"
原来,老人说每天夜里上腹痛,医生分析是空腹原因,一个建议就解决了问题。
在医生护士们要离开时,老人又问,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还有两三天,等查了核酸,没问题就可以了。" 医生回答。
在对面房间,一位六七十岁的阿姨看到江苏医生很亲切,她说自己年轻时联系业务经常到苏州一带。因为担心感冒咳嗽,老人说自己这两天没敢洗澡。她说,其实自己一直有咳嗽,这次新冠肺炎症状很轻,从住院到现在,确实有点憋得难受。她排遣的方法就是看小说。
另外一位中年男子住在这里,最关心的是他的母亲,原本两人都在隔离点,因为血压高,母亲被转到了一家医院。类似这种情况的,医护人员总是设法宽慰,就拿前面提到的张奶奶,来自黄石市中心医院红旗桥社区医院的朱贞娴医生,就特地跟老人合了一张影,准备用微信给她的儿子看,报一个平安。
把每一位出院患者平安送回家
朱贞娴医生介绍,隔离点工作很辛苦,他们黄石本地的医护人员 16 人,从 2 月 24 日就来到这里了。先后从这里出去回家的有 90 多人了,现在还有 20 来人在隔离观察。
隔离点内,医护人员每天除了日常检查隔离观察者的身体状况,针对原有的基础病给药,询问有什么新的情况与需求,还要随时与他们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
有时候,一位出院患者打一个电话来就能谈一个小时,诉苦说睡不着。对此医生们也能理解。但是作为医生,其实他们也辛苦,夜里也只能睡四个小时左右。
随着黄石市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数量不断减少,各个康复隔离观察点人数也越来越少。但是医生护士们还在坚守,要把每一位出院患者平安地交到他们的家人手中。
朱贞娴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感到很欣慰,从这里康复回家的人,有两位捐献了血浆。这是对隔离点医护人员工作的一种肯定。出院患者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照顾,他们用这种方式来回馈社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