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3-22
南信大教授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全球变暖或将增加“骤旱”发生频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林雯 记者 仲茜)3 月 23 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 " 气候与水 "。近年来,水环境、水循环发生了哪些变化?全球的洪涝和干旱事件,是否变得频繁?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院长袁星教授发布了相关最新研究成果," 未来全球发生骤旱的风险,可能将显著增加。到本世纪中叶,中国部分南方湿润省份骤旱风险将增加 40%。" 该结论于近期发表在《自然 - 通讯》上,引发众人关注。

△南信大袁星教授

【原因】全球变暖,骤旱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河湖干涸、草木枯萎、饮水受限、粮食减产 …… 干旱一直威胁着人类社会。" 一般而言,干旱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气候现象,往往是由降水亏缺引起,需要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强度和范围上的最大值。" 袁星介绍,在异常高温和降水亏缺的共同作用下,通常会造成局地土壤湿度持续亏损、蒸散发增加,这种发生发展迅速、预见期短、强度大、破坏性强的干旱事件就是 " 骤旱 "。通过 5 年攻关,袁星及其合作者们发展了一套识别骤旱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对中国和非洲等地区的骤旱成因、趋势等进行了定量分析。

" 从模型分析来看,未来江苏部分地区发生骤旱的频率有增加趋势,但信号并不是很显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通过模型计算,袁星及其合作者们预测,到本世纪中叶,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南方湿润地区的骤旱风险将增加 40%,而在北方半干旱地区骤旱风险却有所降低。综合来看,未来中国的骤旱风险仍有显著上升趋势。

在分析原因时,袁星表示,人类活动对于骤旱的影响很显著。" 其中 77% 归因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同时骤旱暴露度风险也将随着人口的增长而提升。这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既改变了传统的干旱区域,也改变了干旱的特征。部分地区的‘骤旱’,也许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袁星教授在作报告

【建议】骤旱危害大,应尽快建立预测预报模式

与一般干旱相比,骤旱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更大。" 骤旱发生得很快,给我们的响应时间很短,比较难以及时应对;而且骤旱往往发生在相对湿润地区的夏季,此时这些地区的注意力更多放在防汛上,对应对骤旱缺乏准备。" 袁星认为,除了对人类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外,骤旱情况下当地生态系统也相对更加脆弱。

此外,对于一般干旱的监测和预报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模式,但目前全球还没有一套模式,可以准确地预测某次骤旱事件的发生。" 当务之急,应该进一步厘清骤旱的变化特征和形成机制,以开发出应对骤旱的预测预报模式。" 袁星表示,目前团队的气候 - 水文耦合模式,能够预估在全球变暖情况下,较长时间尺度内骤旱的发生趋势,但是实现对骤旱的实时预报仍有难度。

△ 21 世纪中叶 30 年相比于 20 世纪末 30 年骤旱暴露度风险变化百分比

" 我们现在对短期天气预报和长期气候预测都比较完善,但 10-30 天的延伸期预报,仍旧是世界性的难题,骤旱往往就发生在这个时间内。" 袁星表示,关于骤旱对植物生长、自然生态等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进行客观评价,还需要更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各部门的协作攻关,对骤旱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相应的早期预警系统,才能更好地开展骤旱防治。

" 当然,从根本上来说要节能减排。只有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才能减少骤旱以及其他许多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威胁。" 袁星说。

(编辑 吴嫣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