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姜晨 姜佳彤 记者 仲茜)人类最早什么时候发现了冠状病毒?我们对冠状病毒又有哪些认识和最新对策?面对当下网络上有关冠状病毒的信息和文献资料繁多冗杂、难辨真假,不利于人们查找、阅读,中国药科大学 90 后博士生孙庆荣和团队成员,共同创建了 " 冠状病毒资源数据库 "(网址为 http://cov.cpu.edu.cn/),为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学药学生,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了解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的渠道。
△药大 90 后博士生孙庆荣
追溯全球冠状病毒相关文献,横跨 50 多年
3 月 26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中国药科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 2018 级药理学专业博士生孙庆荣,组建团队 "CPU- 病毒组 ",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创建了一个冠状病毒资源数据库。" 作为药学生,我们也希望对冠状病毒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学习,能将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 孙庆荣介绍说,在各自居家隔离的情况下,他与学校药学、临床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等多个专业的 11 位本科生,一起查阅文献、整理资料、搭建网站,开始了冠状病毒资源数据库的组建工作。
△数据库创建团队成员
数据库分为两大板块,即 " 国内冠状病毒研究 " 和 " 国际冠状病毒研究 "。两大板块下又设有多个子栏目,分别涵盖了冠状病毒发现至今的所有相关研究报告和综述性论文、冠状病毒所有数据资源系统(平台)、与病毒学相关的分析工具以及冠状病毒相关专利信息等。截至 3 月 22 日,数据库里共收集了 9556 篇英文研究文献、3052 篇中文研究文献、25 个英文数据资源平台、6 个中文数据资源平台以及 18 个与病毒学相关的主要分析工具等。
△冠状病毒资源数据库平台(CRB)首页
数据库中的文献,从最早的 1965 年起开始追踪,直到 2020 年,时间跨度长达 55 年,最大限度地方便科研工作者基于时间顺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团队不是简单地进行全盘收纳整合,而是有的放矢,剔除了一些评论性以及策略性文章,只保留了学术研究、学术综述、病例解析、数据平台、分析工具等相关内容,这样能够更好地集中有效学术资源,既精准覆盖又全面科学,真正为冠状病毒科研工作服务。" 孙庆荣说。
" 虽不能到抗疫前线,但希望助力早日攻破病毒 "
为什么要开发创建冠状病毒资源数据库?孙庆荣博士坦言,这一开发灵感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导师,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教授。" 来教授时刻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在交流中,他从医药大数据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们多进行新冠病毒的相关研究,包括基础的多序列比对、进化分析以及新冠病毒重要靶点 ACE2 蛋白的分析等。" 孙庆荣告诉记者说,他对导师常说的一句话记忆深刻," 你时刻在脑子中惦记着科研,它就会时常给你惊喜 "。
△国际冠状病毒研究板块
孙庆荣介绍,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在数据库服务器的构建、数据整合、信息展示等环节都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 数据的整合需要人工检索、筛选,工作量巨大。还有一些数据库服务器、图书馆资源的问题,也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面对诸多的 " 拦路虎 ",团队并没有退缩。而这次开发数据库的经历,也给了大家在药物研究方面很深的启发。" 了解病毒的机制才是药物研发的开始。只有通过对病毒机制的大量研究,才能加速推进药物筛选疫苗研发,造福人类健康事业。" 孙庆荣感叹说,虽然没能到抗 " 疫 " 前线,但作为一名药学科研工作者,希望能利用专业所长,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助力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早日攻破新冠病毒,人类能尽快渡过难关、战胜疫情。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