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春暖花开,疫情之下,我们还能走出家门,踏青赏花。不是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医院、观察点、小区、卡口 …… 处处都有南京栖霞人战 " 疫 " 的身影。唯有用图文记录这一刻,道一声:" 你们辛苦了!"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韦慧萍 记者 刘伟娟)" 不好意思,有入境旅客来了,我要忙了。" 现代快报记者多次采访高慧华,都被她这样打断。转战采访她的同事时得知,这样忙碌的节奏,高慧华已经持续了大约两个月。到底有多忙?同事李明月称,高慧华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过家了,午饭常常下午一两点才吃,有时忙到夜里 11 点还没吃晚饭。" 脸瘦了一大圈,但我们不羡慕,反而更心疼她。"
△高慧华在隔离点工作
高慧华今年 46 岁。作为南京市栖霞区西岗社区医院院长,她既是精通全科业务的主任医师,又是社区医院的 " 家长 "。疫情发生后,她不仅挺身而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西岗街道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更是带领全院职工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 " 疫 " 中。李明月是西岗社区医院的办公室主任。她称,最近两个多月,高慧华一直没有休息过。有一次忙得忘记了吃药,导致高血压的老毛病发作。还是在同事的提醒下,她才想起来吃药。
△高血压犯了,高慧华头疼无力的一幕被同事拍下
高慧华是西岗社区医院的 " 大家长 "。1 月 20 日,接到上级防控指令后,她立即投身战场,制定应急预案,并成立专项小组,开全院动员大会。1 月 21 日,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置体温监测处,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询问诊。1 月 25 日,眼看疫情形势严峻起来,她毅然决定关口前移,和医护人员一起在医院门口搭建预检分诊台,安排人员 24 小时值班。每天,她都无数次主动参与预检分诊工作,查看工作流程及防控措施,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最新的政策询问诊,同时关心他们做好自身的防护。李明月称:" 有时候在预检分诊台,她一站就是半天。送给她的午饭,不是放凉了才有时间吃,就是忘了吃。"
△高慧华协助街道社区,深入企业提供防疫指导
△高慧华协助街道社区,为企业提供防疫指导
高慧华还是 " 热线员 "。1 月 28 日,接到上级通知,需要安排医护人员在南京市与镇江市交界处设立卡口,为过往车辆驾乘人员进行全面检测。由于事发紧急,高慧华立即协调安排了 14 名医护人员在卡口 24 小时值守。每天无论多忙,她都要前往卡口看看,协助医护人员工作。防疫期间,高慧华的手机成了热线,微信更是响个不停。社区、派出所、市场监管局、驻街单位 …… 不论白天黑夜,她都第一时间响应,并快速处理。西岗社区医院的工作也一样。李明月称,最早的一次,她 6 点多就收到高慧华的微信,内容是关于加强防疫的;最晚的一次,晚上 10 点多还在开视频会议,给医院各部门布置最新的防疫举措。
防疫期间,高慧华还当起了司机。原来,社区有很多居家医学观察的人员,医护人员都会上门发放隔离通知书、测体温、指导消毒等。她不放心医护人员的防护是否到位,有时亲自开车,为前往的医护人员保驾护航。她笑称:" 这样还节省了一套防护物资。"
△在医学观察点,高慧华和同事合影
2 月 29 日下午,接到区卫健委通知,需派驻医护人员入驻涉外医学观察点。她立即安排一名医师、一名护士回家收拾行李,晚上 6 点 10 分,她自己开车送他们到达医学观察点。到了观察点,高慧华发现全是境外旅客,人多事务杂。她担心派驻的一医一护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对接。她当即决定自己入驻观察点,确保涉外人员的医疗健康保障。中国的疫情在消退,但境外的疫情越发紧张。迄今,她已经连续在涉外医学观察点工作了 20 多天,并将持续坚守着。同时她也时刻关心着医院的一切,电话指导着院内外的每一项工作。
△此前生活照
如今,高慧华在西岗社区医院和集中医学观察点两头忙碌着。儿子、爱人、父母 …… 已经一个月没见着了。高慧华称:" 男生不及女生感情细腻,会跟妈妈撒娇说‘想你’,但是,也会经常通话和视频。"
" 连续两个多月奋战在‘疫’线,一定有很多感触,能说说吗?" 相对于付出的实际行动,高慧华面对记者的提问,回答起来有些 " 吝啬 "。她称:"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宣传的。而且,很多工作都是同事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他们更辛苦。" 李明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高慧华平时就是这样,做得多说得少。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