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子璇 文 / 摄)坐落在古运河畔的淮安,是大运河连接淮河、长江、黄河的重要节点,也是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标识性城市。3 月 30 日,淮安召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同时,为淮安大运河办、文旅集团揭牌。目前,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 四梁八柱 " 和 " 路径导航 " 基本形成,发展图景将由 " 大写意 " 向 " 工笔画 " 转变。
△ 市委书记蔡丽新(左)揭牌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淮安全面把握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奋力推动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前列。在全省率先组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以及大运河沿线县(区)主要负责人全面参与的推进机制。
淮安市委市政府改组市里运河办,成立市大运河办,把职能从里运河拓展到大运河,统筹推进了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淮安市文旅集团作为新组建的国资集团,轻装上阵,积极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文旅项目入手 " 开疆拓土 ",开辟淮安文旅融合新天地。
△ 揭牌仪式现场
淮安市市委书记蔡丽新表示,大运河是老祖宗留给淮安人民最宝贵的遗产和财富,书写了淮安历史繁华和荣耀,见证了淮安历史变迁演进。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既是淮安人民饮水思源、传承文脉的感情所系,更是淮安城市重现辉煌、重新崛起的重要路径。
为加强遗产保护,淮安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淮安市文物保护条例》。同时,淮安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打造了 " 后申遗时代 " 运河沿线城市的文化盛宴。淮安加强运河史、漕运史考古发掘和课题研究,成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淮安分院,还实施了大运河文化资源布展解读工程,建成以中国漕运博物馆、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为代表的运河文化博物馆群。
淮安构建了严格的运河遗产保护机制,在沿线城市中较早出台了文物保护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和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织密了遗产保护制度网。
会议上,蔡丽新表示,要依托大运河 " 黄金水道 " 和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富有活力的运河文化经济带,还要突出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运河文化为引领,打造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培育大运河文化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乡村民宿、星级乡村旅游区,做强红色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 " 文化 +"" 旅游 +" 的双赢局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