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4-04
江苏最美抗疫先锋 | 资深新闻人逆行而上:“在武汉的每一天都值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4 月 1 日早上 8 点半,江苏广电总台赴湖北报道团启程从武汉回南京。此前的 44 天,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武汉的大街小巷 …… 都能看到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广播新闻部特报部资深记者朱亮的身影。下车采访,上车写稿、剪视频、录广播,朱亮发回现场直播、连线报道、录音报道和全媒体报道共 70 多条。

△ 朱亮

由他挖掘报道的《离病毒最近的人,江苏四名志愿者生擒医疗垃圾》等相关新闻推出后,迅速被央视、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转载。3 月 31 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朱亮同志江苏 " 最美抗疫先锋 " 荣誉称号。

" 去武汉是血液里的冲动,是本能 "

在长江大桥采访道路安全管控,聆听社区党员夫妻哨的故事,走进供应火神山、雷神山的空气净化设备公司 …… 大年初三开始,朱亮辗转在江苏疫情防控的各个现场。

△ 朱亮在武汉街头

作为一名从业十多年的资深记者,朱亮做过多次重大事件报道,比如,抗洪抢险、阜宁风灾、有毒塑胶跑道和骆马湖的疯狂开采等。

他想去武汉的坚决是骨子里的。" 记者就是要到现场去,这是血液里的冲动,是一种本能。" 朱亮说,如果说医护人员是白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直前,那么记者就是宣传兵,必须在战壕里穿梭、记录。

△ 跟随朱亮十年的话筒

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有一支陪伴十年的话筒。" 这是我的战友,和我一起上过山,下过湖。每一次,都比我更加靠近前线。" 在武汉,频繁的消毒加速了话筒的褪色。

逆行而上,传递英雄声音

一个人、一支话筒、一部手机,资深记者朱亮如何展开报道工作?

" 刚到武汉时,医院是最紧张、最激烈的现场,报道重点放在对病人的救治。" 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朱亮采访了江苏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成员贾凌。

△ 朱亮在武汉采访

贾凌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当时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担任重症组组长。一次,昏迷中的病人呼吸管意外脱落,正在查房的贾凌来不及换手术服便冲上前为病人插管,过程可谓惊心动魄。

△ 朱亮(右)与贾凌合影

贾凌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与时间的搏斗,面对痰液模糊了面罩必须盲插的困难,说到 " 我要拼命保住他的命 ",这句话让朱亮十分动容。" 战场上,有时候一句话、一件事,都能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 朱亮说,贾凌给了他动力,激励他坚持。

△ 朱亮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门口

3 月 17 日,江苏援武汉医疗队首批撤离队员返回南京。因为一起战斗结下的情谊,朱亮为他们送行,在公交车上,朱亮与贾凌合影留念。

哪里有新闻线索,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 白衣战士是在战壕里战斗,那么清理战场的人呢,他们在哪儿?他们在做什么?" 作为一名调查记者,朱亮留心寻找在武汉默默奉献的江苏英雄们,用镜头和视频记录他们的故事。

偶然间,他看到南京汇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员工支援武汉的新闻,随即多方联系上这家公司的 4 名环保志愿者。" 起初想要采访他们,对方并不愿意。" 朱亮说,有一名员工是瞒着家里悄悄到武汉的,怕家人担心,婉拒了采访,多次真诚沟通后才同意。

△ 朱亮(右)与环保志愿者合影

采访当天,朱亮早上 5 点多出门,将近半夜 12 点进门。他跟着志愿者从武汉汉氏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焚烧场区到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的医疗垃圾就在他眼前,大量注射用的针头、用过的防护服和口罩,朱亮看着志愿者穿梭其中,消毒,转运。

清理一次垃圾要一个半小时,朱亮也穿了一个多小时防护服。" 护目镜很快沾满雾气,瞪大眼睛也看不清人。" 他告诉记者," 只能从缝隙中去寻找移动的身影,辨别声音,感受英雄的志愿者带来的光亮和指引。"

△ 朱亮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这篇《生擒医疗垃圾病毒,4 名江苏志愿者坚守最后防线》的报道发出后,被央视等多家媒体转载,也被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南京发布等官方微博转发。

体味过一线的辛苦,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报道。《疫情期间的爱情:他们每晚敲墙互道晚安》《武汉志愿者女儿般地照顾江苏滞武汉老两口》,这些都是朱亮从细微的新闻线索中挖掘、跟踪采访而来的。

" 在武汉的每一天,都很值得 "

4 月 1 日早上 8 点多, 朱亮开启归程。与来时的样子不同,湖北逐渐解除管控措施,街头巷尾飘起让人心安的烟火气。

谈起 44 天的采访报道,朱亮说,当有医护人员告诉他因报道受到鼓舞、激励斗志时,他十分感动。他告诉记者," 在武汉的每一天,都很值得。"

△ 江苏广电总台赴湖北报道团

谈及荣誉,朱亮表示:" 我只是报道团的一份子,这个称号属于所有人。" 在全媒体时代,正是前后方的联动报道,才让新闻更有力量,起到聚民心、暖人心、提信心的作用。

" 希望多年以后,这幅大家共同绘制的全民抗疫图能继续鼓舞所有人前行。" 朱亮说。

(受访者供图 编辑 魏如飞 苏湘洋)

相关标签

武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