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经济强劲、科技创新,却愈发面临用地紧缺难题;深汕特别合作区 " 再造新城 ",亟需资金、项目 " 输血 " 支持。双方如何共谋双赢发展?4 月 2 日,南山区委书记王强、区长黄湘岳带队到深汕特别合作区参观考察,就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共建高新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签订
南山区党政代表团一行以现场调研、参观展板、座谈等形式,了解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发展情况,重点考察了南山区产业园区项目,并就产业、教育、党建等方面重点工作进行了交流。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伟平等党政领导,接待了南山区考察团,对南山区党政领导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
在双方举行的座谈会上,南山区人民政府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签订了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南山)高新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采用 " 飞地经济 " 模式,双方合作共建高新产业园。
按照双方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园区采用 " 飞地经济 " 模式,探索 " 总部 + 基地、研发 + 生产、智慧 + 运用 " 的合作共建机制。该产业园共约 2 平方公里,开发采用 "1(起步区)+N(核心区及若干拓展区)" 开发模式,园区一期建设主要依托鹅埠一宗 9 万平方米用地建设起步园区,建筑面积 27 万平方米,其中产业空间面积 19 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后,预计年均创造产值约 36 亿元,提供 1.7 万个就业机会。园区二期建设依托上述 9 万平方米地块周边的 37.5 万平方米用地建设核心区。园区远期建设也在加快土地整备。
上级有战略,两区有需求,未来有前景
对于这次全新模式、全新尝试的深圳市内跨区合作,王强从 " 上级有战略、两区有需求、未来有前景 " 三个方面,阐述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在战略方面,从国家层面看,合作区成功上升为国家战略;从省、市层面看,合作区由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已逐渐探索出了 " 飞地经济 " 的发展模式,将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树立标杆。两区的合作既是应运而生的产物,也是主动作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双方的政治站位、发展方位、战略定位。
在需求方面,从深汕特别合作区看,这是一座具有无限想象力的新城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发展空间广阔,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向粤东沿海经济带辐射的重要战略增长极;从南山区来看,由蛇口工业区起家、靠高新园发家,是一株大湾区科技创新的 " 蒲公英 "。南山区拥有比较深厚的经济发展积淀、强大的科技创新动能和产业辐射带动力,支持 " 飞地经济 " 发展,双方在产业园区共建等方面有无限合作可能。
在发展前景方面,前期,南山区在江西吉安、河源连平等对口地区共建产业园,发展 " 飞地经济 " 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此次双方以 " 创新发展,飞地经济 " 为核心,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探索政府引导、优势互补、政策叠加、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必将推动两区协作发展,实现产业 " 转移——承接 " 无缝对接,前景无限。
王强表示,建区 30 年来,南山区从模仿创新到源头创新,从单一创新到系统创新,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创新之路。去年,南山区推出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高铁新城、深圳湾 CBD" 三大战略工程 ";今年,又重点谋划了新时代 " 三大示范工程 " —— " 一廊、一城、一大道 ",即:深圳湾文化走廊、蛇口国际海洋城、南山硅谷大道,共同组成南山新时代双区驱动 "3+3" 战略示范工程。
产耀东介绍,深汕特别合作区以 " 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 " 为发展理念,正加快重点项目和基础民生建设,坚持产城并进,打造 " 产业高地、生活福地、人文胜地 " 美丽新深汕。他表示,南山区是深圳乃至全国知名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坚持 " 总部经济 + 科技创新 " 双轮驱动战略,与深汕特别合作区走高科技发展道路、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高度契合,希望能对标对表南山,借鉴南山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园区建设、党建、社会治理、交通衔接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发展共赢。产耀东对南山区一直以来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深圳晚报记者 曾贤平 编辑 邹曾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