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4-07
《曹文轩教你作文》第五章节选:我的作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每一本书,都通往我们看世界的路。

——

第 2060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1

我的作品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品?有时,我会追问。

我知道,我的作品就是我的作品,是一种与时下流行的或不流行的作品都不太一样的作品。我从写作的那一天开始,就基本上维持着这样一种写作,不是没有变化,但无论怎样变,也还是我的作品,始终没有因变化而变得竟然判若两者。一晃过去了那么多年,长长短短写了那么多篇,将它们聚拢在一起时,怎么看,都是一家子,一个家族,一个血统,没有一篇让人会起疑心:它是这个家族的吗?个别作品也许看上去有点儿不太像,但若文学上也有基因认定,得出的结论一定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 …… 是这个家族的。

事实上,我在写作上一直寻求突破,但这种突破是在坚持一种基本美学原则前提下的突破,是在同一体制内的突破,而不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突破,一切都可以改变,惟独血统是不可改变的。我始终在维持着这个家族的尊严,因为我从来也没有轻视,更未蔑视过这个血统,我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一个个都是好样的。

2

我是一个逆行者,我的作品也是逆行者。在随风飘逝和逆风飞扬这两种风采之间,我更喜欢后者。小时候撑船,就喜欢逆流而上,埋下屁股,将竹篙绷得像张弓,听浪头撞击船头噗噜噗噜地响,很兴奋。遇大风天气,一样喜欢顶风而行。身体前倾,衣服鼓胀,就像旗帜一样哗啦哗啦地响,风扑打在脸上,麻酥酥的,也很兴奋。岁月如流如风,还是童年时代落下的脾气,喜欢迎着人流,而不喜欢被人流裹挟。

这些年,我在写作上没有东张西望,没有随大流,选择的常常是站住或者逆行,我并不认为只有前方才有好风景。我取这样的姿态,源于我对文学基本面的认同。文学确实在变,但怎么变,它还是文学,总不可以变得不是文学。基本面是恒定的,不会改变的,改变的仅仅是它的形式。我们可以寻觅,但基本面是不用寻觅的,它就在那儿,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在那儿了。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它,我不能离开它,哪怕是片刻。它是我必须坚守的山头、阵地、城堡。我在它之上,看到了滚滚风尘,在孤独中也有一番骄傲:人们终将回来,因为前面什么也没有。

我自然也有前方,但却不是这种意义上的前方。

3

我愿意我的作品永远具有诗性。我的小说标准很简单:它不是诗,但却应当具有诗性。与诗性相关的词有“意境”“气韵”“情调”“雅兴”等。我喜欢在小说中有这样一些东西。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贯注。我只有在这样的感觉中才可以写作。小说的思维,归根结底是诗的思维。既然具有诗性,那么小说就不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拟。因为生活常常是灰色的,缺乏诗性的。小说是为了让人们可以超越生活,在丰厚的人文关怀中,使阅读者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小说不可以用它的全部去模仿生活,而应当用相当大的一部分来引导生活,让生活来模仿它,而这部分小说理所当然地要具有诗性。诗性是一种高度,一种境界,人类一旦完全失去了诗性,就等于回到了蛮荒,好在文学一直在向人类提供这种诗性。

诗性意味着向善,向美。

我不想用小说去展示来自生活的恶和丑,更不会用小说去强化恶和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性也是一种对抗,对生活的对抗。我以为,小说的真正深刻,并不是来自对生活真相的摹写,而是来自对生活的对抗。这种对抗,可以是剑拔弩张的,也可以是另一种策略:用神圣、典雅、高尚、悲悯、宽容等加以净化、改造和呼唤。我让我的作品在更多的时候选择了后者,因为我更相信后者的力量。

- 来 源 -

《曹文轩教你作文》第五章节选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曹文轩

- 主 播 -

朱维雪

徐州金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标签

作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