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4-13
百村调研行 | 如皋新港村:新农村念好“花木经”,脱贫致富跑出加速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阳春四月,正是草长莺飞时节。位于南通如皋市磨头镇新港村的华夏花卉市场,沿路一字排开造型各异的特色盆景。绣球、万寿菊、栀子花等应季花卉争奇斗艳,浓缩为 " 掌中世界 " 的多肉植物赏心悦目,包罗万象的天然奇石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012 年以来,曾是传统农业大村的新港村转型发展花木产业,不但带动当地乡亲致富,也打造出了一个风景秀丽的美丽乡村。

△华夏花卉市场

" 背水一战 " 升级产业格局

俗话说," 一熟稻,一熟麦,种到胡子白。" 这也是十年前磨头镇新港村的真实写照。除了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大多村民都要 " 仰仗 " 当年的庄稼收成过日子,村民年均收入只有两千元。要想富,先修路。新 204 国道、新 334 省道的贯通,为这个相对闭塞的村庄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华瑞花卉超市

借由交通优势的东风,如皋市磨头镇联合当地企业联手打造出了华夏花卉市场,横跨新港村、塘湾村和新联村。以人引商、以商引商,近年来市场总投资 2.8 亿元,通过五期建设成了集草木、奇石、盆景等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千余商户入驻,占地面积达 1475 亩,年销售额 10 亿元。" 一村一品 "" 多村一品 " 的产业特色已逐渐成型。

能在短短数年内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村干部 " 背水一战 " 的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当时我们所有村干部都背上了招商硬指标,经常利用私人时间去常州、萧山等地去招引商户,可以说市场上的每一户都是我们一个个跑回来的。" 新港村党总支书记鞠久富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最开始,新港村推行的花木产业其实并不被看好,他们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来自福建的陈佰英夫妇,就是在他 " 三顾茅庐 " 之后才被他的诚意所打动。如今他们在市场里开了一家占地万余平米的华瑞花卉超市,经营上千个花卉品种。

招商回来了还要留商,而新港村的 " 法宝 ",就是让商户们安心的优厚政策和暖心的服务环境。" 我们几乎都是 24 小时手机开机,特别是遇到暴雨之类的极端天气,只要一个电话,就算是半夜我们也会过来帮忙。" 鞠久富说。

" 真金白银 " 鼓了村民腰包

△花农种植的鲜花大棚

村里的产业提档升级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新港村的村民们,总调侃说自己是吃 " 双饷 " 的。鞠久富给记者算了笔账,要是村民流转出去两亩地,按照每亩每年 1500 元的标准来算,每年就能拿到 3000 元;华夏花卉入驻了千余个商户,其中三分之一是本地村民,同时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日工资在 60 元左右并包午饭,比工厂的待遇更高。目前有五六百个村民在市场上做花农或者打零工。

53 岁的印宏平是新港村的一名残疾人,左腿意外截肢失去了劳动力,和七旬老母相依为命,原本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将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村里还通过技术入户的方式让他学会了修车手艺,如今印宏平家一年有两万多元收入,实现了自食其力。

如今," 企业 + 基地 + 农户 "" 市场 + 基地 + 农户 " 等多种发展模式已在新港村培育成熟。普通农户也可以自己种植苗木,借由华夏花卉的交易平台进行销售。通过加大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几年来新港村共介绍近 60 多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到华夏花卉等农业经营主体打工,到 2019 年年底,收入均超过 7000 元以上,全部实现脱贫。

△花农正在打包鲜花

依托华夏花卉的辐射作用,如今当地正在着力打造万亩花木产业园,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通过种植产业本土化,可以进一步降低花木的生产和物流成本,来进一步带动村民致富。" 鞠久富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新港村村营年收入达 80 多万元,华夏花卉已经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新港村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成功带动入社农户 867 多户,鼓励扶持农民创业就业,农民人均收入从 2010 年的两千元,上升到 2019 年两万多元。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陈莹 严君臣 见习记者 花宇 文 / 摄

(编辑 苏湘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