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街道开展 " 居民疫情防控义务与法律责任 " 专题法治宣传教育。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汪仕林 通讯员 马建忠 徐思苑) 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更是基层法治成长的一次契机。福田街道贯彻依法防控的指示精神,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织密依法防控网,以 " 四个强化 " 探索创新疫情法治防控规范,以 " 五有举措 " 积极推进企业依法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 " 四五工作法 ",变 " 两难 " 为 " 两全 ",全力提供法治保障。
" 四个强化 "
创新疫情法治防控规范
强化法律制度支撑,规范疫情防控秩序,推出 24 条具体举措,发布 11 项防控操作细则等相关配套文件,成立 "12345 热线处理工作组 ",集中处理居民疫情期间各类诉求,优先办理、专人负责、实时跟进。依法应对 75 类疫情诉求问题共 810 件,办结率高达 100%。
强化法律宣传教育,凝聚疫情防控合力。全方位多渠道开展 " 居民疫情防控义务与法律责任 " 专题法治宣传教育,悬挂宣传标语 660 条,发放宣传资料 3 万余份,通过反诈骗短信平台发送短信 20 余万条。以案释法,制作违反防控措施行为的处罚案例视频,在公共场所 LED 屏实时播放万余次。
强化执法联动效率,增强疫情防控底气。协调辖区派出所,严厉打击隐瞒接触史、旅居史和症状等造成病毒传播风险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不按规定戴口罩、违反隔离规定等行为;严厉打击不法商家利用口罩等防疫物资发 " 疫情财 "、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强化防控法律监督,彰显疫情防控维度。设立疫情咨询、举报电话,发动群众举报违反疫情防控责任义务线索。依法落实征信相关规定,对拒不执行、拒不配合检查、隔离等防控措施等违法行为,依法采取惩戒措施,并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相关经验做法在 " 广东司法行政 "" 深圳司法 " 公众号刊载,经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十余个平台转载。
" 五有举措 "
积极护航企业复工复产
依法研判有高度,加强涉企政策文件审核。街道社区法治办联合广和律师事务所组建 " 疫情应对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组建复工复产法律应对研究工作专班,重点对复工复产措施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法律解决建议与方案,针对企业反馈的疫情期间企业防疫、复工复产、合同履行、工资支付等较为集中的问题,通过提出专业法律意见为企业答疑解惑,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精准普法有广度,营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复工复产,与法同行 "," 下沉式 " 提供法律服务,为企业早日实现正常经营生产提供法律支撑。举办疫情防控专题法治培训,以案释法,提升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法治意识,增强法治工作能力。辖区累计复工复产企业 16383 家,复工率 86.7%,累计复工人数 14.5 万人;累计复工复产三小场所 4220 家,复工率 95.3%,累计复工人数 33606 人。
执法保障有力度,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强化与辖区派出所的工作联动,增强工作主动性,努力为复工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执法保障,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完善疫情防控期间涉企案件办理协作机制,探索试行 " 律师进网格 " 机制,延伸社区律师职能,及时向企业及辖区派出所发出风险提示,做好涉疫风险预警调研,做到 " 提早谋划、精准应对 "。
分类指导有深度,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积极发挥社区法治办、调解委员会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深入基层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困难,及时跟进化解租户减租退租、劳动纠纷等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物业纠纷、劳资纠纷、合同履行纠纷等,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见面和聚集,实现快调快结。目前成功处置群体性租赁纠纷 4 宗、群体性合同纠纷 1 起。
畅通渠道有温度,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成立包括 10 名律师在内的法律支援平台,开通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开工复工法律援助 " 绿色通道 ",建立快速受理办案机制,重点为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微企业抗疫复产、外来建设者等群体返岗复工主动提供及时有效法律援助 , 切实把公共法律服务送到企业和劳动者身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