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4-15
深晚报道|《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办法》5月1日起实施 纳入规划的社康机构由各区政府免费提供物业供其使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深圳将继续加大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社康机构)的投入。近日,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纳入社康机构设置规划的社康机构,由各区政府免费提供自有物业或购买、租赁物业供其使用。各区按照财政补助标准足额安排社区健康服务经费,保障社康机构建设和运行发展。该《办法》将于 5 月 1 日起实施。这是记者从最新一期政府公报上获悉的。

把社康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区发展规划

按照《办法》,社区健康服务是指社康机构及其举办机构为市民提供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家庭健康管理等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社康机构是指经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社区健康服务站。

《办法》提出,各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应加强社区健康服务的组织领导,将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投入保障、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社康机构建设成为市民健康服务基础平台。

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以政府办社康机构为主体,社会办社康机构为补充。社康机构负责承担社区健康服务任务,发挥分级诊疗制度的基层网底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堡垒作用。社会办社康机构与政府办社康机构在社会医疗保险定点、科研教学、学科建设、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医务人员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市民可在社康建立档案接受公共服务

《办法》指出,社康机构依法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心理等健康咨询与指导服务、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服务、社区急救网络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健康服务。

社康机构应当按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要求,为市民提供在线的健康咨询、预约挂号、缴费、病历查询等服务。鼓励和支持举办社康机构的医疗机构设置互联网医院,推进院本部与社康机构的联网运营,开展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家庭医生服务等互联网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市民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当到社康机构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市民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当出示本人居民身份证、居住证或者社保卡等有效身份证件,并如实填写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现住址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纳入规划的社康机构由各区免费提供物业

《办法》提出,市政府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投入机制和财政补助标准,推动社区健康服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民健康需求相符合、与城市目标定位相匹配,保障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纳入社康机构设置规划的社康机构,由各区政府免费提供自有物业或购买、租赁物业供其使用。各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社康机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财政补助标准,足额安排社区健康服务经费,保障社康机构建设和运行发展。

规划和自然资源、城市更新、住房建设等相关部门在规划编制新建住宅小区、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等新建、改建建设项目时,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社康机构设置规划等预留社康机构用房。

此外,社区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予以重点保障,相关部门应当在制定人才评价、岗位设置、薪酬待遇、培养制度、职业发展、执业环境等政策时,支持和保障社区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