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4-18
深晚报道 | 车顶上的“生态圈”!大鹏新区建成深圳首条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近期,已经发现‘桥’上留下野生动物的足迹了。"4 月 17 日,记者在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 " 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 ")获悉,深圳首条野生动物保护 " 生态廊道 " —— " 大鹏新区排牙山 - 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 " 已于近期完工。

记者在 " 生态廊道 " 现场看到,廊道上跨新区南北向主干道坪西快速公路,连通了两侧的排牙山与七娘山。廊道很 " 土 " 气,完全模拟自然的山坡地形,并优先选择种植大鹏半岛乡土树种如秋枫、芒果、铁冬青等植被。桥下车辆往来穿梭,桥上却是一派郁郁葱葱、鸟语虫鸣的山野 " 原生态 "。

▲生态廊道上跨坪西路,绿植覆盖。 吴依妮 摄

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廊道主要服务于以豹猫为代表的大鹏半岛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野生动物,跨度 60 米,宽 50 米,桥下净空 6.5 米。桥梁两端设置了扇形引导墙,对野生动物起到隔离、引导和汇聚作用。桥梁边缘的乔木和灌木形成树篱,为动物提供隐蔽物并起到隔音降噪作用。廊道中间部分则保持开阔,种植低矮的草本植物,并将灌木、大倒木和岩石设为踏脚石,为中小型动物提供微生境。

据悉,大鹏半岛森林覆盖率达 77.74%,野生植物种类占深圳市的 70%、广东省的 26%。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土,豹猫、猪獾等珍稀动物时有出没。寻求人与野生动植物的和谐共存,也成为新区发展中不断强化的主题。

▲廊道上草木葱茏,模拟自然的山坡地形。 吴依妮 摄

2018 年 5 月,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启动了《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经过在大鹏半岛大范围的数据收集,录得物种 15 种,包括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2 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2 种。结合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需求,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推动项目迅速落地,在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中选取了 9 条生态廊道(生物通道)作为首批试点。记者眼前这条生机勃勃的 " 绿桥 ",就是大鹏新区正在编织的 " 生态廊道之网 " 中率先打通的一环。

一条跨越公路的廊道,贯穿起一个 " 车顶上 " 的生态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工程还营造了沼泽、水塘等不同类型湿地,一方面为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提供栖息及觅食环境,另一方面增强湿地的调蓄能力。湿地尚未完全建成,已引来不少鹭鸟蹁跹于水面,现场收尾的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山上的野水牛也 " 光顾 " 过好几次了。

据悉," 生态廊道 " 建设完成后,将主要应用足迹检测法与自动摄影法及摄像监测法,通过设置野外高清红外相机实现长期科研监测,并结合野生动物状况及规律对新区生态廊道体系的建设进行优化。

深圳晚报记者 李剑南 朱冀

相关标签

大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