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4-22
文脉颂中华 | 指尖连着心尖,微型榫卯结构木作留住老南京记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扁担宽,板凳长,统统可以放在手掌心。

和茶杯一般高的灶台上,摆着拇指大小的热水瓶。小小的炉膛里点一支烟," 炊烟 " 从烟囱上方袅袅升起 ……

这些场景,你能想象吗?

岁月留不住,但回忆也许可以复制一份,把旧时光留在掌心。南京有一位非遗高人做到了。他叫陈和生,今年 71 岁,是南京玄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 苏作小木家具制作技艺——南京微型榫卯结构木作 " 代表性传承人。

他没学过一天木工,也没有图纸,照着记忆中的老物件,完成了原木色的微缩 " 复刻 "。没有名贵的木材,也没有过于精细的打磨和涂彩,靠榫卯结构连接不同木构件。

每一件作品,都可以放在手掌心。更神奇的是,这些微型 " 老物件 ",不仅外形神似,还神还原了内部构造。小小一枚木质剪刀,是可以绕轴转的;小小的抽屉、橱柜门,都是可以打开的;小小的热水瓶,就连瓶底的十字构架都有刻画;小小的爆米花机,开合自如 ……

从退休到现在,忙了这么多年,陈和生已经积攒下了近 200 件(套)" 家当 ",分为农器具、南京老行当、南京早点三个系列。家里的电视墙,被开辟成了他个人作品专属陈列展览区。

他说,自己的作品每一种只做一件,是真正独一无二的 " 单品 ",代表自己心中独一份的回忆。别人想买,他都不卖。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静妍 / 文 吉星 / 摄

相关标签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