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4-20
武汉夫妻抗疫志:妻子在医院战斗,丈夫创作系列手绘送给逆行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多家在武汉报道疫情的记者收到一份特殊礼物——来自武汉同济医院的一幅手绘作品《丰碑镌刻者》,画面上是一群在武汉抗疫一线的新闻战士。

这幅画,令大家感动不已。原来它的作者是同济医院一名护士长的丈夫。疫情期间,妻子冲在前线救治病人,丈夫在家用画笔记录下妻子以及和妻子一样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新闻战士、志愿者、清运医疗垃圾的保洁员 ……

最初,是为了妻子而画

" 我觉得疫情期间来武汉的记者们都很勇敢,他们和医护人员一样,也是这次抗疫战场上的战士。" 画作者乔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画这幅画是因为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条短视频《他们是记者,他们是战士》(戳链接看视频),深受触动。

那条 4 分钟的短视频正是现代快报制作的。

4 月 20 日,现代快报记者在乔霁家中看到的不只《丰碑镌刻者》,为记录武汉疫情期间的故事,他几乎每天一幅作品,已经创作了 70 余幅,画了各种人群。

" 我很久没画了,最近才捡起画笔,最开始只是想记录一下武汉疫情,想让妻子有一份期待,也通过绘画来向外界朋友报平安。" 乔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妻子田薇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护士长,1 月 24 日大年三十晚上,她接到医院电话,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要紧急改建病房,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需要立即集结。此后田薇一直在一线救治病人,已经近 3 个月没有回过家。

武汉早期疫情严峻,床位紧缺,急需增加床位,改造病房就是和死神抢时间,田薇和同事日夜加班改造,病房改造完,继续收治护理新冠病人。

为了缓解妻子的压力,乔霁选择用画笔记录妻子的日常,他画了很多幅妻子在医院工作的场景。2 月 14 日,田薇收到了第一幅丈夫为自己创作的作品," 我当时非常感动,能感受到丈夫的爱与心意全部融入了画作之中,这些画也陪着我尽快完成了早期的心理建设。"

" 田薇在医院一线抗疫,我画一些画,每天就能和她有一个共同话题,也让她有一份期待。" 乔霁说,疫情期间,绘画基本成为了两人聊天的主题,讨论构思创意,点评最终画作,帮助妻子克服了早期的巨大压力。

" 画作也有力量 "

后来,乔霁越画越多,田薇的同事们、援鄂医疗队队员们、社区卡点志愿者 …… 他们的故事都在乔霁的画笔下呈现出来。

2 月 15 日,武汉对所有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居民日常食物全部实行网络团购。蔬菜抵达社区后,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发放与组织居民领取。在一次领菜中,乔霁拍下了四名志愿者发菜时的图片," 我觉得社区的运转不能没有他们,所以当天我就为他们画了一幅作品。"

乔霁画作完成后,传给社区志愿者,志愿者收到照片,非常开心,还将作品截图做成了微信头像。那些天,乔霁再见到他们时,志愿者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通过一幅简单的作品,志愿者能感受到被认可,而从他们的笑容中,乔霁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乔霁又陆续为奋战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的援鄂医务人员作画,画下他们与妻子共同抢救病人的瞬间,画下医院清洁工清理医疗垃圾的画面,这些画作被同济医院工作人员看到," 他们把我的作品传给了这些医务人员,反馈也是大家非常激动。"

3 月下旬起,随着疫情好转,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开始陆续撤离,乔霁继续用画笔记录他们离别时的场景。其中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李兰娟在机场离别的画作获得许多好评。

4 月 4 日清明节,乔霁画了一幅巨大的背影,悼念为抗击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而牺牲的烈士。

4 月 8 日,武汉解封,乔霁为了纪念这一刻,画了一幅展翅飞翔的蝴蝶图。武汉地图像一只蝴蝶,因疫情封城后,蝴蝶一直趴着。4 月 8 日解封,武汉重获新生,就像振翅飞翔的蝴蝶。

" 越画到后面,与越多人的交流,越感受到画画也是有力量的。" 乔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而且这种力量是双向的,他的绘画感动了别人,而别人的认可也让自己更有信心。

" 手稿可以让儿子记住疫情 "

田薇所在的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是最后兜底医院中的一家,田薇也成为了武汉新冠肺炎救治线上坚守到最后的一批医护工作者。

4 月 19 日,乔霁画下了妻子与儿子相见时比身高的画面,86 天未见,儿子明显长高不少,已经高过妻子。

这一天,田薇在驻地休息,乔霁带着儿子给田薇送生活物品。这是她近 3 个月来第一次见到儿子,见到那一刻,她忍不住拥抱了儿子,很快发现儿子高了不少。

" 走的时候,还没这么高。" 田薇非常惊喜,儿子今年 12 岁,正是长个子的时候,但没想到 80 多天竟然比自己还高了。

改变的不仅仅是个头,母亲在近三月坚守一线救治病人的点点滴滴,让儿子乔哲夫在心理上有更大的改变。

" 经历疫情后,他变得懂事很多。" 乔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记者见到乔哲夫时,他一个人在房间看书写作业,书架上有一幅他为母亲作的画,母亲戴着口罩、头套,旁边写上自己的愿望:我想您妈妈,下次一定好好陪您过个年。

而对于乔霁来说,自己在疫情期间创作的所有作品,都是为儿子留下的,他希望这些作品、手稿,能够让儿子记住 2020 年这一段历史。" 以后他可以通过翻阅这些手稿,记住 2020 年,记住我们做过什么。" 乔霁说。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 特派记者 熊平平 侯天卉 / 文 顾闻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