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猴子爬杆 "" 鲤鱼跳龙门 "" 海底捞月 "" 二龙戏珠 "" 八仙过海 "…… 南京人把空竹玩出了各种花样,因其 " 嗡嗡嗡 " 的声音,又把抖空竹叫 " 抖嗡 "。
△孙光辉在抖空竹
2011 年,抖空竹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孙光辉作为这项非遗的市级传承人,不仅会抖,更会制作空竹。他 15 岁开始跟爷爷学习传统的空竹制作技法,到现在已经做了 36 年," 我不想空竹在我这一代失传。"
△孙光辉
1997 年做了 1997 个空竹,最大的像个锣鼓
" 我从小就和爷爷在夫子庙卖空竹、表演空竹。"15 岁时,孙光辉正式跟爷爷学习制作空竹,到现在已经做了 36 年," 爷爷是跟老太爷学的,这样算下来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爷爷孙兴荣做的空竹,既精致又讲究,是南京城里老少皆知的一绝。
1997 年,正值香港回归,那一年孙光辉 29 岁。一家人忙活了一整年,做了 1996 个空竹,还没售出的空竹满满地堆了一室,但孙光辉总觉得缺点什么,"1997 年意义非凡,我们再做个大的,凑足 1997 个,也算是一种纪念。"
△空竹
" 这个空竹是我爷爷和父亲的封山之作。" 孙光辉说,爷爷那时候已经 87 岁了,父亲也 60 多岁了,从选材、拼接到风干完成,祖孙三人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做出来了这个直径达 52 厘米的超大空竹," 当时找了好多家木材店,都没找到合适的材料,后来去蒸笼店买屉子,把外围取下改良后,才做出这么大的发声轮。"
△大空竹
现在,孙光辉把这个大空竹摆在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供来往游客参观。他说每每看到这个空竹,都会回忆起当初的制作过程," 想起爷爷和父亲的希望,希望我把这门手艺好好传承下去。"
传统技法有近百道工序,做一个空竹也要一年
△空竹
除了超大空竹,孙光辉还和爷爷把失传已久的迷你空竹—— " 地嗡 " 复制成功了," 直径只有五厘米,像陀螺一样在地上转,但也能发出空竹的嗡声。"
一台车床、一个台刨机和几把大大小小、叫不上名字的刀具,就是孙光辉制作空竹的全部工具。机器一开,刻刀一拿,孙光辉就知道要在哪里刻、刻多深," 不用尺子,这些早就记在心里了。"
△车木的工具
△孙光辉正在车木
南京的空竹精细讲究,有很多细线条," 看着简单,其实工序很复杂。" 孙光辉坚持手工制作,料子拿到手以后,要经过劈、锯、砍、车、刻等 78 道大工序以及十七八道小工序,才能制作成一个空竹," 跟着季节来的,即使只做一个空竹,也要一年的时间。"
春天买竹子,一节节锯下来后,在江水里泡软,再截成厚度一样的竹圈,这就是空竹发声轮的 " 框子 "。一根竹子能做几十个框子,孙光辉说竹梢做的框子小,只能做四五响的双头空竹。
△制作空竹的框子
空竹为什么会响?框子上的进风口是关键,得有薄边、厚边。" 十几个进风口,用大小不一的小竹片挡起来之后,再盖上盖子,用劲旋转起来,就会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孙光辉拿着刚做好的芯子
秋天的时候,孙光辉要给框子绑上麻绳,再把各个零件组合粘在一起," 冷了以后,胶粘得更结实 "。年关将至,空竹也做好了,孙光辉说以前都会拿到夫子庙去卖,边卖边表演。
△制作空竹的固体胶
整理 " 抖空竹十八式 ",有人想学他就教
孙光辉不仅会做空竹,更会抖空竹。" 你有再大的本事、再大的力气,能把小小的空竹玩转、玩出花样,是很不容易的。南京人玩空竹的技法很多,不仅有传统的 " 一人一空竹式 ",也有 " 一人二空竹式 "" 一人三空竹式 "" 二人一空竹式 ",将其与杂技相结合,玩出了新花样。
△孙光辉在抖空竹
" 照镜子 "" 下面条 "" 猴子爬杆 "" 鲤鱼跳龙门 "" 海底捞月 "" 下面条 "" 炒韭菜 "" 猴子过天桥 "" 二龙戏珠 "" 八仙过海 " …… 孙光辉把这些传统的抖法整理为 " 抖空竹十八式 "," 我不想在我这一代失传,要好好发扬下去。"
遗憾的是,孙光辉还没有徒弟。女儿虽然会抖,但是对制作空竹不感兴趣," 她觉着这个又苦又脏又累,也不挣钱。" 因为制作空竹是个技术活,孙光辉说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但 " 如果有人想学,我就教!"
△爱好者在抖空竹
孙光辉作为抖空竹这项非遗的市级传承人,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 现在借助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这个平台,现场制作、展示、表演空竹,让更多人知道了南京的空竹,心里还是挺欣慰的。"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李鸣 宋经纬 / 文 赵杰 钱念秋 郑芮 / 摄
(编辑 黄媛媛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