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存焉)" 的特殊笔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作者秘法写作的掩护下," 满纸荒唐言 " 之下的 " 一把辛酸泪 " 迄今无人识得。近日,深圳女法官朱珠将司法办案中的证据链引入红学研究,揭开《红楼梦》从靖康之耻到甲申之变的故事框架,为持续 266 年的《红楼梦》主题之争,提供一个结案的思路。
《红楼梦》是一部千古奇书,自出世以来,就惊艳了古今中外众多读者。广大红学研究者不断地探佚考证,千万红楼爱好者孜孜苦读,最重要的原因是想知道红楼故事背后的结局,想弄清文本背面到底隐藏了怎样的 " 家族兴亡史 "。1754 年以来,经过红学家不懈的索隐、探佚、解读,人们逐渐意识到 " 大旨谈情 " 的《红楼梦》是借儿女之情演说兴亡之势,兴废的主体是国家民族,但始终无法对全书的框架作出解读,特别是对两个主要人物钗黛的塑造和情节推进无法进行系统说明。
▲民间红学研究者朱珠法官。
朱珠是一位民间红学研究者,触发她书写《朱批红楼》的灵感,来自湖南长沙《黄金园朱氏族谱》。这本 300 万字的族谱首编于明朝,经多次修订,记载了自南宋到 2009 年的长沙黄金园朱氏的历史,目前已为国家图书馆所收藏。
她利用自己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逻辑推论能力、证据审查能力、事实查明能力,为《朱批红楼》的研究提供具有法律视角的方法论,实现了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到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的跨越。
朱珠说深圳法院文化建设的推进是《朱批红楼》得以成长的沃土。《朱批红楼》的立足点在于走进《红楼梦》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文字世界,感受壮怀激烈、碧血丹心的民族精神,领悟心系天下、敬畏史笔的家国情怀,体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朱珠与 1987 版《红楼梦》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合影。
自 2018 年 4 月以来,朱珠法官在深圳举行了二十场的《红楼梦》专题讲座,并在福田图书馆设立《朱批红楼》文化专栏,与广大红学爱好者交流互动,受到广泛欢迎。在 2018 年 12 月举行的西部首届红学研究会上,朱珠法官关于宋、明、清三朝框架首创地位得到明确。
近日,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以编辑出版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地方古籍整理成果和文史研究类图书著称的岳麓书社出版社,已就《朱批红楼》成果的出版事宜指定专职编辑跟进书稿的修订工作。
" 历代红学家和民间红学研究者为《朱批红楼》的立论提供了很多具有证明力的基础性材料,《朱批红楼》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宋明清三朝框架,对上述中华文化薪火传承者的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归纳。" 朱珠强调,对《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研究,应分为文史哲三个不同的层面,在对话研讨的过程中应先确定好平台再进行,否则必将陷入 " 鸡同鸭讲 "、自说自话的怪圈。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