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4-23
《草木人生》第一章节选:引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每一本书,都通往我们看世界的路。

——

第 2076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1

1988 年,汪曾祺在与香港作家施叔青对话时,施叔青当面问他:“ …… 想到《受戒》,你说过是写你的初恋,一个几十年前的梦 …… ”汪曾祺马上纠正说:“不是写我的初恋,是我初恋的一种朦胧的对爱的感觉。”我们只要仔细体会上述文字材料,特别是汪曾祺自己关于初恋的表达,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出,汪曾祺所说的“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其实是明明白白的文学梦。诚然,他在“菩提庵”躲避战火的半年中,因为认识了小英子而联想到自己的初恋,得以重温珍贵的朦朦胧胧的初恋的情感;但是,更重要的,也正是在这半年中,他确立了献身文学的美丽的梦!当他随同祖父、父亲逃往乡下时,仓促之间,除了准备考大学的教科书,他只带上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和《沈从文小说选》。他把这两本书读了又读,使他对文学形成比较稳定的兴趣。多年以后,他十分肯定地说:“说得夸张一点,可以说这两本书定了我的终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追求真正的文学之梦,19 岁的汪曾祺告别故乡与亲人,只身一人辗转于充满风险的旅途多日,千里迢迢赶到云南考入西南联大,追随于他仰慕已久的沈从文先生左右,从此开始了他为之奋斗终身的文学创作之旅。上世纪 40 年代初他就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中的一种,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新中国成立后,汪曾祺对自己圆文学之梦更是充满期望,但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使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未必能写,自己擅长的笔法未必能用,而自己又不愿意以文学跟风应景。面对这样的政治的、文学的现实,他内心不甘,却又只好无奈地搁笔。

2

文学梦!汪曾祺早在年轻时就萌发并最终确立的文学梦,这一天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到来呢?

他等啊,等啊,岁月飞逝、两鬓添霜、眼看花甲之年已经临近,就在汪曾祺近乎绝望的时候,峰回路转,大地春回,圆梦的日子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1978 年,被世界称为引导古老中国真正开始走向春天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了!

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巨大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为过。具体到汪曾祺个人来说,他完全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才获得了新生!如果没有新时期,他就只能被岁月的尘埃最终湮没于无为,中国当代文学很可能就没有留下那么多美文的汪曾祺!

《受戒》是汪曾祺的投石问路之作,他有意以这样一篇从题材到文风都别具一格的作品试一试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能否允许和接受他所擅长、他所喜爱的创作路子。文坛的创作生态环境则因《受戒》的发表而得到积极的推动与改善,文艺界和广大作家从中得到一个确凿无疑的信息,期盼已久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春天已降临中国大地。

《受戒》的成功让汪曾祺真真切切地感到,他梦寐以求的圆文学之梦的日子真的在眼前出现了。他说:“试想一想,不用说十年浩劫,就是 ‘ 十七年 ’,我会写出这样一篇作品么?写出了,会有地方发表么?发表了,会有人没有顾虑地表达他喜欢这篇作品么?都不可能的。那么,我就觉得,我们的文艺情况真是好了,人们的思想比前一阵解放多了。百花齐放,蔚然成风,使人感到温暖。”

这是汪曾祺的肺腑之言。

3

汪曾祺一生追逐文学梦,但直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来之后,在他进入花甲之年后,他才迎来自己创作上的辉煌期。他一生写出 400 多万字的作品,其中 90% 写于最后的 18 年中。新中国成立前,他仅出书一种,即收有他初涉文坛后创作的 8 篇小说的《邂逅集》,总字数不足 10 万字;新中国成立后的 17 年中,他仅于 1963 年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过一本薄薄的《羊舍的夜晚》,总字数才 4 万字多一点。新时期给了汪曾祺真正的快乐宜人的创作环境,他复出文坛,可惜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即便如此,从 1980 年 10 月发表《受戒》到 1997 年 5 月逝世的短短 18 年中,他出书 26 种;而从他逝世到 2018 年底的 20 多年中,国内多家出版社竟争相出版汪曾祺的书超过 200 种,并且,这一出版势头还在继续,以致成了当今文学界、出版界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既可看出广大读者对汪曾祺作品的真心喜爱和深切怀念,更从一个侧面看出汪曾祺作品的深广影响及其长久的文学价值。

- 来 源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陆建华

- 主 播 -

刘洋

中国建设银行南京分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