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 / 文 苏蕊 / 摄)每天清晨五点,南京栖霞区龙潭街道太平村总会出现一个村民的身影。他骑着绿色的垃圾回收车,在村民家门口停留约两分钟,将村民放在垃圾桶的分类垃圾回收, 然后赶往下一家。
他就是 95 后 " 垃圾小哥 " 陈涛,他见证了太平村的垃圾分类从无到有," 做这份工作我很有成就感。"
△ 陈涛正在工作
农村垃圾分类实行半年多,居民已经习惯
陈涛是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小伙,在太平村生活了 24 年。就在去年,这个村落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在村里设置了垃圾亭、垃圾分类中转站,村民的家门口也摆上了分类垃圾桶。
△ 在村民家门口收垃圾
4 月 29 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太平村。这个村现在有 700 多户人家,每家每户门口放了一个分类垃圾桶,主要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每天早晨陈涛会出现在村民的家门口,收取这些垃圾。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 " 垃圾小哥 "。
像他这样的 " 垃圾小哥 " 太平村共有三名,他们来自南京易联瑞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陈涛是 95 后,另两人年龄都在 50 岁左右。
陈涛介绍," 村民每人手持一张积分卡,如果垃圾分类正确,我在回收垃圾的时候会帮他们录入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参与兑换活动,兑换一些生活用品。在兑换活动现场我们还会向居民普及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比如辨别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记者了解到,兑换活动一般每周举行,地点不固定,每次活动开始前陈涛会电话通知每一户村民。
△ 村内垃圾分类宣传栏
" 现在大家积极性很高,都会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就在几个月前,情况还不是这样。陈涛回忆起一开始宣传垃圾分类时的遭遇," 刚开始居民还有一些抵触情绪,觉得我们这个是面子工程。"
一天下午他照例来到同村张师傅家宣传垃圾分类工作," 当时我去他家告诉他这个垃圾分类不正确,他很气愤觉得垃圾分类正不正确与其他人没有关系。后来经过村领导的劝说才缓和了一些。" 之后一周,陈涛特意打电话提醒他参与兑换活动,现在张师傅也积极加入到垃圾分类行列中。
△ 垃圾分类车
误打误撞入行,他想继续深耕垃圾分类行业
谈起如何进入垃圾分类行业,陈涛说是误打误撞,去年他经朋友介绍进入了这家公司。一开始对这个领域是完全陌生的," 只是之前在网络和电视上了解过要进行垃圾分类,但具体怎么分,并不清楚。"
每天早起的日子,陈涛一开始有点不适应," 一入垃圾(分类)深似海,从此懒觉是路人。我主要负责 150 户村民,每天上午收垃圾从五点到九点。"
△ 垃圾分类中转站
一段时间后,他渐渐熟悉这份工作了,也总结出一些经验。他觉得农村地广人稀,村民分散,垃圾分类涉及地域范围比较广,城里相对而言更聚集。另外村民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可能没有那么快。但一旦观念转变,就会很支持。
" 现在实行半年多的时间了,能明显感觉到村民垃圾分类做的越来越好。" 他介绍,之前二次分拣耗时一到两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半个小时,这中间节省的时间就是居民垃圾分类质量的提高。" 工作时间减少,居民更加理解,环境变好了,是我最大的收获。"
谈及以后工作的选择,陈涛说会继续深耕垃圾分类这个行业,为这个行业带去新鲜血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