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杨群 记者 吕洁)每天中午,在南京市燕子矶街道化纤新村社区,居民们常会看到一个骑着三轮车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他就是社区老人的专属 " 外卖员 " ——戴正春。戴正春腿脚患有残疾,可他 4 年多来自愿给生活不便的老人送饭。疫情期间,他牵挂老人的生活,更是每天无休,将热腾腾的饭送到老人身边。
△戴正春(右一)
5 月 4 日中午,正值 " 五一 " 假期,50 岁的戴正春仍在忙碌。他先去社区的食堂拿饭,将一份份打包好的盒饭放到三轮车里,接着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老人们的手里。" 昨天的饭菜吃着还习惯吗?"" 这两天有特别想吃的没有?" 送上门时,戴正春总喜欢跟他们唠上几句,顺便了解一下老人近期有没有困难。
忙碌的时候,戴正春一天要送 20 多户,疫情期间,更是辛苦。得知社区缺人手,戴正春从大年初一就开始上岗送餐。他戴着厚厚的口罩,一瘸一拐地挨家挨户地跑。有时候上门,他看到老人没戴口罩,便耐心劝导,向老人们科普防疫知识。" 那时疫情形势严峻,心里还是有些怕的,但不便出门的老人要吃上饭呀。" 戴正春说,他还想报名参加防疫卡点值守,但身体条件并不允许,所以他便自愿给老人们送饭。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戴正春没有一天缺勤。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戴正春帮忙送餐属于志愿劳动,但已经坚持了 4 年多。干得越久,他越放心不下社区的老人。有的老人岁数大了,有的老人近期生病不便出门,有的老人身患残疾 …… 他们将电话打到社区,社区统计好需求信息,剩下的就交给戴正春了。谁不吃辣,谁患糖尿病要少糖 …… 时间久了,戴正春掌握了不少老人的状况,不用他们交代,他便提前去食堂做好沟通。
" 我从小在社区长大,曾经的这些叔叔阿姨也给过我很多温馨的回忆。如今送饭时,我依然叫他们叔叔阿姨。" 戴正春说,自己已经 50 岁了,那些 " 叔叔阿姨 ",也大多七八十岁了,他对他们有着特有的感情,特别是家里困难需要帮助的老人,他格外牵挂。四年前他发现社区有志愿活动,马上就报名了," 我走路比较吃力,很多事情做不了,但这件事能让我发挥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会坚持到底。"(通讯员供图)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