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心脏电生理团队采用 " 心腔内超声术 "(ICE),为一名难以确诊的心脏病患者进行了精准诊断,确保病人得到了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这是该院首次将这项世界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第三天,患者即康复出院。
咳嗽就诊却查出心脏房颤
去年年底,40 出头的杨先生(化名)因咳嗽前往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做完心电图后发现患者有房颤,随后被心内科收治住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发现,杨先生不仅有房颤,心脏内还有一个 37mmx26mm 的血栓。
据心内科主任医师王纯介绍,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中风)的概率是健康人的 5-8 倍,如果不积极治疗房颤,长期下去必然会发展成心衰,致死率极高。经过沟通,杨先生同意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但必须先进行溶栓治疗,待血栓消失后才能接受微创介入手术。按照医嘱,杨先生开始服用抗凝药物。服药 7 周后,经食道超声检查显示其心脏内血栓较之前变小。服药 12 周后,复查超声的结果却出乎意料,血栓又恢复到治疗前的大小。
随后,王纯又为杨先生进行了心脏 CT 检查,CT 结果显示:杨先生心脏内未见血栓。两个互相矛盾的检查结果,到底应该信哪一个?
超声探头深入心脏一次性完成治疗
之后,心内科医生团队决定采用 " 心腔内超声术 "(ICE)为其确诊。这一技术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于临床介入治疗,适用于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室早病人的消融治疗。
ICE 是顶端带有超声探头的一根细细长长的导管,可以经静脉进入病人的心腔,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4 月中旬,北大深圳医院心内科心脏电生理团队为杨先生进行了 ICE 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术。超声探头下显示,杨先生的左心耳没有血栓,射频消融术可以继续进行。王纯带领治疗团队在杨先生的股静脉上开了 3 个小孔(每个小孔的直径在 3 毫米至 5 毫米之间),顺利完成了射频消融术。
术后,杨先生恢复了正常心律(也称窦性心律),术后当天即可下床行走,术后三天康复出院。回家后只用继续服用一段时间药物,以及按医嘱回医院复查即可。
王纯提醒,一般情况下,房颤会引起心慌、心悸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确诊后,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发生了心脏扩大,以及心脏内是否有血栓形成。同时他建议,40 岁以上人群每年可做一次心电图检查,以尽早发现房颤尽早治疗。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彭蓓 罗烨 李梦园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