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精髓的地方
不是这里的高楼大厦
也不是这里的名胜古迹
而是隐藏在城市深处
那些弯弯绕绕的老街老巷
蜿蜒曲折的老街巷,藏身于无锡的闹市或安静的角落,就像扎根在无锡这座江南小城的嶙峋根脉,沉淀一段关于无锡的 " 独家记忆 "
荣巷
在荣巷有条老街,无锡人习惯称其为——荣巷街上。青灰色的砖瓦 磨得青灰的石板小路,青瓦粉砖都是过往岁月。
荣巷是赫赫有名的民族工商业先驱荣氏家族的聚居地,已有 600 多年历史,他们曾拥有显赫的家族发迹史,出现了像荣熙泰、荣宗敬、荣德生等可载入中国民族工业史册的先驱。
荣巷现分为老街和新街,老街位于梁溪路之南,长约 380 米,呈东西 " 一 " 状走向,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弯曲成一条 " 龙 "。
镇巷
▲镇巷唯一保留下来的唐家老洋房
图片来源于 @无锡新周刊
无锡的一条百年的老街巷,无锡镇巷(镇巷小区)在崇宁路和八佰伴之间,东是新生路,西到中山路,位于无锡的市中心。
图片来源于 @无锡新周刊
上世纪初,无锡民族工商业迅速崛起。据老辈人回忆,不足百米的镇巷,住了不少锡城的名门望族,还有不少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欧式风格的老房子。建筑多为一色的民国建筑。
欢喜巷
▲欢喜桥(正对欢喜巷西口)
图片来源于 @轻舸的博客
欢喜巷是无锡城中一条东西向的老巷,连接新生路与中山路,现在已经消失于八佰伴一带的地块中。
图片来源于 @顾征先生制欢喜巷印象图
南市桥巷
南市桥巷 ,一条连接中山路和勤学路的老街巷,这条巷子出了著名当代画家钱松喦,也曾是是老市政府的后门
南市桥巷 58 号,就是钱松岩生前住所。市政府将这处旧宅作为 " 钱松岩藏画室 ",并对外开放。
淘沙巷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中山南路和南长街的交接处,它的西侧有一条弄堂,东通南长街、西接清阳路,其沿河的地方就是淘沙巷。
淘沙巷清澈地倒映在昔日相依相伴的古运河中,粉墙黛瓦的水乡神韵。是无锡人心目中 " 枕河人家 " 的传统景观。
阳春巷
图片 @超级叶大侠
与南长街一路之隔的阳春巷,浓郁的 " 民国 " 风情,酒吧、异国料理、甜点咖啡 ...... 晚上华灯初上,是个不错的约会圣地。
图片 @苏农有图
日晖巷
在繁华的恒隆广场对面,有一条安静的巷子,称西大街。顺着西大街走 100 米,有一条向北通往人民路的巷子,旧名 " 石灰巷 ",后改名 " 日晖巷 "。
图片来源于 @无锡新传媒
这里原是古运河边的商业街区,店铺林立。2004 年大运河申遗,北京的专家考察组看到日晖巷保存完好的茶楼、作坊等清末建筑,为之惊叹。然而日晖巷 10 多年来经过几轮拆迁,已经破败不堪。
日晖巷一景
小娄巷
无锡最早的方志上,就可以找到这个似乎不起眼的名字,小娄巷。它自古就是无锡县城的核心,也是名门望族谈氏、秦氏、王氏、孙氏聚居之地。
从兴盛的宋元算起,她已走过 900 余年历史。狭窄的小巷,低矮的屋檐,掩藏在石库门后的深深院落,隐没在民居群落中的幽暗备弄 ……
前竹场巷
位于北塘莲蓉桥堍,沿河至通江桥,有 100 多年历史,前竹场巷金融业的兴起,与无锡米市不无关系。
▲ 1990 年北塘区前竹场巷
无锡米市带动了面粉、纺织、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使无锡获得了 " 小上海 " 之称。中国银行无锡分行旧址,建于 1914 年,就位于前竹场巷。
留芳声巷
留芳声巷位于新生路上东河头巷与槐树巷之间,明末清初,有位刘姓富户在此开设了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 " 芳声当铺 ",从而得名 " 刘芳声巷 "。后取 " 留芳百世 " 之义,谐音为 " 留芳声巷 "。
图片 @3white
昔日的留芳声巷湮没在 1997 年旧城改造,大拆迁让它变成了通衢大道。唯一遗存下来的,就是留芳声巷 27 号。留芳声巷 27 号,是薛祖康,薛老先生的旧宅。
百岁坊巷
百岁坊巷明代称泥巷,后称南仓厅巷,清嘉庆九年(1804 年)巷内居民黄嵩来妻陆氏高寿 102 岁,官府依例在巷口建百岁牌坊,但当时牌坊上题写的不是 " 百岁坊 " 三字,而是 " 贞寿之门 " 四字。
鱼腥巷
上世纪 80 年代的《无锡市地名录》记载:" 鱼腥巷,南市桥上塘街至勤学路。1911 年左右逐渐形成,以明末清初为卖鱼之地得名。
旧时鱼腥巷
有研究人员认为,其实原来这条巷子也不叫 " 鱼腥巷 ",而叫 " 篱篠巷 "。因为靠近城内直河,河中常有渔船来往,渔民将捕到的鱼在这里出售,日久便成为鱼市场而得此名。
大成巷
大成巷,它位于城中连元街与姚宝巷之间。小巷古旧幽深,是旧时无锡几条有声望人家居住的街巷之一。
大成巷内有我国近代工商业者、政治活动家薛明剑故居、清末状元张謇的老师赵菊泉故居、毛泽东老师王立庵儿媳吴启瑞旧居。如今的大成巷,人潮攒动,已经变成了一条商业步行街
棉花巷
棉花巷名字的由来,是源于清朝因巷内设有棉花行而得名。
耕渎李巷
清扬路家乐福对面有条小巷子名曰『 耕读李巷 』, 这条巷子是无锡人口中的 " 牛蛙一条街 ",一到饭点整条巷子都非常闹忙
小三里桥街
相传,雍正、乾隆走曾经到访过三里桥,这里由此成为古运河沿岸重要之地。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有昔日繁华无锡米市的旧影。
古运河旁,位于吴桥东路和北塘大街交汇处,有一条小路叫小三里桥街从这起始,另一端终于青石路,小三里桥就在这片。
蔡家弄
位于北塘区古运河畔,分为前蔡家弄、后蔡家弄。前蔡家弄是一条具有 150 多年历史的小弄,长 119 米,宽 3.3 米,石子路。
乾隆年间,由梅村迁来的蔡氏首先造房起屋,故以蔡姓取名。这条百年古巷是明清以来繁华的无锡米市的延伸部分,三里桥米市许多大商户集中居住于此。
接官亭弄
位于北塘江尖大桥北侧。接官亭,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迎接来往官员的固定地点,无锡曾有多处这样的亭子。据史料记载,小三里桥接官亭的建立约在明弘治七年 ( 1494 年 ) 。今天的接官亭弄长 365 米,宽 5 米。
此弄部分民居曾毁于日军战火,现存建筑多为近代所建。老弄堂里的 56 号周崇堂有 90 年历史,高墙深院,则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
鸭子滩
位于南长清名桥西侧,是具有 150 多年历史的老弄堂 . 全长 114 米、宽 2 米,此前是一带芦苇塘,这里的人家几代人都以养鸭为生。
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江南,龙船经过这里,看到滩边歇着大群鸭子和鹅,有的在整理羽毛,有的裹头而睡 …… 乾隆顿时兴起,命令停泊上岸看鸭,称滩为鸭子滩,并召见薛家,了解养鸭情况。从此市民习惯把圣塘里称作鸭子滩,并列为弄名。
贺弄
位于南长清明桥西侧,有 100 多年历史,全长 80 米左右。
但随着城市发展
老街巷必然会消亡会越来越快
所以我们想记录下这些巷子的故事
如果你也知道关于老无锡的故事
欢迎留言告诉大家哦
来源:无锡攻略
(编辑 窦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