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5-07
《草木人生:汪曾祺传》第十一章节选:众口评说汪曾祺(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每一本书,都通往我们看世界的路。

——

第 2090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1

许多著名作家以诗、以文写下他们对汪曾祺的印象,文虽短,却议论精辟,耐人寻味。其中既俏皮又精彩的要算贾平凹。这位聪明过人的商州才子,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景慕仰止的心情,在一首记游诗中竟对汪曾祺作如此描述:“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艾煊则在《汪曾祺小识》中这样写道:“汪曾祺的作品,朴素、平实,不浮丽,不浮躁,极少诡谲奇幻之景,极少惊世骇俗之言,极少气冲牛斗之语。文如清泉,出自深井,流经幽谷,平平和和,清清秀秀。意蕴潜藏何处?深深浅浅,暗暗明明,只好读者各自意会了。”与艾煊以诗一样的语言谈自己对汪曾祺作品的感受不同的是,沙叶新把他对汪曾祺的观察与对汪曾祺作品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写,读来令人兴味盎然。他说:“在当代作家中,我最爱汪曾祺的小说。他的小说可以称之为 ‘ 文化小说 ’,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你总觉得他的小说是用毛笔写的,而且是竖写的,写在毛边纸上的。他有时善于说故事,看得你入神,有时又善于营造气氛,使你身临其境。他重视文字,精于遣词造句,但写出来又是大白话,毫无斧凿痕,亲切得使你想拥抱它。读完他的小说之后,好像作者还在轻轻对你说:‘ 谢谢收看。’1985 年我有幸与汪曾祺一同访问香港,他貌不惊人,朴实得像旧书店的老营业员,但一开口就是文化。文如其人,他的小说就像他人那样不骄矜,不卖弄,有风韵,有品位。”

2

在众多写汪曾祺的散文中,中国作协凸凹写的一篇题为《文坛二老 · 汪曾祺》的文章别具一格。作者写此文时,尚未见到过汪曾祺,他是从汪曾祺的作品想象汪曾祺之为人。作者在这篇散文中叙述他对汪曾祺作品之“爱读”,写得情真意切,令人感动,甚至令人吃惊:我爱读汪曾祺到了这般情形:长官不待见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感到人家待见不待见有屁用;辣妻欺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心地释然,任性由她。在我的办公桌上,内室的枕畔,便均备一本汪曾祺。汪老的文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概因汪老的文章,不浮,不滑,有一种滋润生命的温暖。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凸凹把读汪曾祺文章的感觉,写成如下的幻景:在一个古旧的小木屋里,有一只泥抹的小火炉,围炉坐着汪老和我。汪老是一个爱讲故事的老人,我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孩童。炉中无声地闪着桔黄色的光,照得爷儿俩的脸也一片桔黄。汪老平静地讲他的故事,故事也无大的波澜。他的故事讲得脉络清晰,里边的人物即使是丑角也有几分妩媚,即使是惊天悲哭,也有间歇中的微笑,使你感到,他不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而是在叙说自己的生活经历。见我听得专注,便说:“你看,人活着,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见我不吱声,他以为我没听懂,便用绵软的手抚一抚我的头,“不必想它了。”他不强迫我懂,其实我早已懂了。继续听他讲下去,后来,那个火炉与汪老竟成为一体了。

在所有已经发表的关于汪曾祺的散文中,凸凹的文章是这样一篇独具异秉的佳作:它不是学术论文,但对汪曾祺作品的理解却具有优秀学术论文般的深刻与独到;作者写此文时还没有见到过汪曾祺,但文章对汪曾祺为人的把握却是十分形象与准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3

当然,对汪曾祺理解和感受得最具体、最真实、最亲切、最感人的是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子女。汪曾祺去世后,兄妹三人曾合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老头儿汪曾祺 —— 我们眼中的父亲》。这是一本难得的、优秀的好书!兄妹三人为我们描绘出一位令人敬、更令人爱,令我们熟悉却也令我们感到某种陌生的汪曾祺,而正是他们介绍的那些令我们感到陌生的事,让我们进一步增加了对汪曾祺的了解和理解。只要读过这本书,我们就会更加心悦诚服地承认,汪曾祺确实是这样一个人:对自己的孩子们,他是一位好父亲;对生活中的亲朋好友,他是值得信赖的好老头;对广大喜欢他的作品的读者,他是努力写出“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好作家!

- 来 源 -

《草木人生:汪曾祺传》第十一章节选:

众口评说汪曾祺(三)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陆建华

- 主 播 -

邢越茜

中国建设银行南京分行

相关标签

汪曾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