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5-12
深晚荐书|用经典丰富日常 《会心》国学手账上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人生,不要想着你有钱,要想着你值钱,这才是真正的安身立命。可是,如何才能值钱呢?要有智慧!为什么?因为:‘顺理则裕’。(宋代程颐)……"

这是东方出版社新书《会心:每日一觉 365》(以下简称《会心》)中的节录。《会心》一书由国学研究专家米鸿宾创作,辑录了 2013 年到 2019 年 7 年间,作者思想的 365 条微语。此书围绕生命智慧展开,内容包含贞语、鉴人、承圣、养志、培福、二十四节气等人生涉世的各个方面,从浅入深,方便读者领悟生命之美。

从细节处领悟经典的智慧

作为国学研究专家,米鸿宾本科学的是机电工程,硕士读的金融。不过,他自幼就接受了外公对他的国学教育,从小就诵读四书五经、阅读诸子百家 ……

对于当下国学的兴盛,米鸿宾认为,孩子、年轻人都应当适当研习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丰富个人的心灵世界。米鸿宾在书中说," 一个精习格物、通达经典的人,在哪里都是火种,都能把智慧重新点燃。"

但时至今日,我们有很多传统正在被遗忘。比如中国人的衣服纽扣往往都是从左往右系的,俗称 " 右衽 "。然而这一规矩被一些设计师遗忘,将衣服纽扣反着设计。殊不知,根据汉族的传统习俗,只有死者之服(寿衣)采用 " 左衽 ",以示阴阳有别。

" 经天纬地,必作于细!" 米鸿宾称,以上只是传统细节中的沧海一粟。米鸿宾建议大家 " 身心不仅要能在粗犷处安立,更要能够在细微处腾达,这样才能学会格物的智慧,才知道如何明德,也才会有中国文化的功夫与境界。"

从 " 格物 " 治学到创办十翼学院

米鸿宾在治学与创作中,非常重视 " 格物 " 二字,翻阅《会心》一书,通篇有许多地方提到 " 格物 " 一词。" 什么是‘格物’,什么是格?《说文》释为‘木长儿’,喻为找到事物的特点。什么是物?周代尹喜曰‘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格物,就是找到事物势能发展变化的规律。"《会心》记录:" 读书不落在‘格物’与‘明德’的境地上,都是未熟的瓜果。若出而传道授业,则往往是毁人不倦,出焦牙败种 ….."

米鸿宾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读经不能不读《易》,而学《易》要从解读易经的《易传》入手。《易传》分为 10 个篇章,如同学习易经的 10 个翅膀,此为 " 十翼 "。他以此为号,又作为书院之名,就是言明志向,要以学习和教授古典文化为一生己任。

在米鸿宾看来,学习《易经》是学习几千年来古人总结的格物智慧,将其应用到当下的生活和思考之中,以更宽广的维度摆脱个人在时间、空间上的认知束缚,抵达 " 胜物而不伤 " 的自在和洒脱。

格物是中国文化抵达高境界的基础,无论是古之易学还是今之科学,都隶属于格物范畴。中国文化一直强调顺势而为的大智慧,就是基于格物的功夫。他说,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用两个词即可概括——功夫与境界,二者对应于《大学》所言的 " 格物 " 和 " 明德 "。

手账设计便于随时记录

《会心》一书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之后,可以随时记录下心得,特别采用手账设计,一页只显示两条微语,留下相当空白,并内插牛皮纸功能页以备读者长篇记录。

"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米鸿宾希望自己和学生都是能 " 修身、洗心、养性 " 之人。他认为从先秦思想到宋明理学,只要从 " 宗经、涉世、守先、待后 " 一脉研习下去,就能够了解古代中国人哲学思辨的路径。此外,古人关于养生的智慧也不容忽视,他认为只有有了好的身体,生活才能有宽阔的心性。

《会心:每日一觉 365》

米鸿宾 著

东方出版社 2020 年 5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