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唐瑭 记者 马壮壮 / 文 施向辉 / 摄)潘纯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第 24 届 "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获得者。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还在徐州老家的潘纯大年初二就驰援武汉。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他更是守到最后一刻,在武汉整整鏖战 92 天,攻坚重症堡垒。
5 月 13 日,潘纯给东南大学的学子们录制了一场 " 云讲座 ",分享了他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克服困难的经历。
大年初二 " 单骑 " 奔赴武汉,开展救治工作
潘纯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80 后青年专家。1 月 26 日大年初二,还在徐州老家的他接到国家卫健委指令——前往武汉支援,开展救治工作。没有过多的寒暄与准备,和家人短暂告别后,潘纯赶到南京家中收拾行李,踏上了高铁。当天下午 5 点多,抵达武汉。
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我国著名重症医学科专家邱海波是潘纯的导师,1 月 19 日就已经来到武汉一线。没有时间休整,潘纯和邱海波汇合后,与其他专家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第二天一早,潘纯前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负责五楼病区。
虽然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但在面对一个比较新的传染性疾病时,潘纯也会感觉到压力特别大。临时组建重症病房队伍,刚开始的物资、设备、ICU 专业人手都严重不足。不过他坚信,凭借科学防控和临床经验,一定能战胜困难。
肺保护呼吸机设定、俯卧位、院感控制 …… 来到火线,就要迅速调整工作方式,制定各种工作流程。" 挽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安全,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潘纯说,为了明确医生和护士的责任,他把治疗呼吸衰竭的各种流程都做成了表格,这样操作起来会非常规范、方便。
重症一线的闯关者,时间就是生命
白天查床、治疗,下班前,和夜班医生、护士做交接,晚上和专家一起讨论病情 …… 身处一线的潘纯,每天工作 12 小时以上,24 小时处于待命状态,有时病人情况好些,他便能在中午稍微眯一会。
2 月 6 日,一名 38 岁的患者住院,此前已经发热多天,伴有呼吸困难症状,一讲话就气喘。 " 他一直跟我说,家里有父母,有 7 岁的女儿,妻子怀孕预产期在 5 月份,说一定要康复看着孩子出生。" 潘纯对他印象很深,非常体会他的感受,一直在全力救治。气管插管、呼吸机、俯卧位、ECMO…… 当患者撤离呼吸机时,潘纯刚刚松了一口气。但病人在入院第 33 天,突然消化道出血,好在急诊胃镜及时止血,最终抢救过来。在病人出院时,潘纯写了几句寄语:"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疫情肆虐,敢于承受疾病痛楚。" 潘纯说,重症病人在住院过程中,不仅仅会发生呼吸衰竭,还可能出现感染休克等症状。挽救生命,就像是闯关,每一步都很艰险。
除了救治病人,潘纯也和前线专家们一同搞科研。据了解,他还在国际医学顶级杂志——《美国呼吸与危重症杂志》上发表俯卧位通气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肺内气体分布的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同。在支援武汉期间,潘纯也多次接受媒体的采访,介绍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康复等情况,科普新冠疫情相关知识。
离开前,他拍下了晨曦中的金银潭医院
采访中,潘纯感慨,刚到武汉时,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病区里每空出一个床位,就有新的病人住进来。"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当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病人减少就有希望了。
3 月 15 日前后,金银潭医院南五层出现了空床。这说明疫情的防控起了效果。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当潘纯把负责的南五楼交给其他医疗队时,病区内的患者仅剩 10 多人。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4 月 15 日前所有援鄂医疗队撤离,留下一支 20 人的专家团队继续攻破最后的 " 重症堡垒 ",其中就包括潘纯。
4 月 24 日,武汉金银潭医院 " 清零 "。为表彰潘纯的突出工作,金银潭医院授予了他 " 荣誉职工 " 称号。
△离开武汉前,潘纯拍下了晨曦中的金银潭医院。潘纯供图
4 月 26 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潘纯坐着 " 凯旋号 " 平安抵达南京,随后进行了为期 14 天的隔离,5 月 10 日隔离结束。在离开武汉之前,他特意来到金银潭医院。" 早上,晨曦中的医院很美,我拍了下来。这也预示着,金银潭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不忘东大学子," 云讲座 " 分享抗 " 疫 " 感受
在重症救治一线连续奋战了 92 天,潘纯一天也没有休息过。今年,他获得了 "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是对这位 80 后青年专家与病毒顽强斗争的见证。
在采访时,潘纯多次提及奋战在武汉一线的青年医护工作者。" 年轻的医护们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工作,比如值班、治疗、护理等。一些新冠肺炎病人会出现‘沉默型低氧血症’的表现,无论是定点医院还是方舱医院,有些人可能在下床、上卫生间时,就会突然缺氧导致病情恶化。大家要非常警觉并及时监测到各种情况,青年医护人员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战 " 疫 " 归来,在南京的潘纯还不忘东南大学的学子们。5 月 13 日,他录制了一场 " 云讲座 ",把抗击疫情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分享给东大的学生。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9 级研究生凌若愚看完讲座后表示," 重症病人在哪,我就去哪!" 这是潘纯奋战在一线的初心,是年轻人的青春榜样。医学院 2017 级本科生刘熙说:" 作为一名医学生,曾经我简单地认为,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临床技能与高超的科研实力,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可实际上却没有这么简单。潘纯用自己的抗疫历程给我们上了一课。"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