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了 "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 系列丛书的最新一本:《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英国画报看甲午战争》,通过 300 余张精美版画,14 万字原刊报道,填补了甲午战争影像在出版领域的空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甲午战争这段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历史。
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场划时代的事件,也是近代中国经历的第一场存有大量影像记录的战争,这使得百年后的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照片、画面去直观认识、考证当时的战况。不过甲午战争的影像记录,多来自日本军方派遣的随军摄影师,清朝政府则缺乏系统的影像记录。
了解、研究甲午战争史,有三个主要的视角,即当时交战的中日两国视角,第三个是站在旁观者立场上的其他国家视角,尤其是当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国家。只有同时把握住这三个视角,进行对比分析和思考,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看清那场战争, 捕捉、寻获历史中稍纵即逝的关键点。赵省伟先生主编的这本《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英国画报看甲午战争》,所收录的就是珍贵的第三方视角史料。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英国画报看甲午战争》,选取当时世界著名的两家新闻画报,即《图片报》和《伦敦新闻画报》,将其在 1894 年 7 月至 1895 年 10 月间有关甲午战争的相关报道整体译出,使得人们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到当时西方媒体对甲午战争报道的实况。
英国新闻画报的报道不仅具有战争第三方的客观性,从英国报纸媒体上的相关新闻中,还能感受到西方主流世界对中日两国交战的认识和判断,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世界角度和近代化角度思考中日近代化及甲午战争和当时世界的关系。
《图片报》和《伦敦新闻画报》当时的报道大多附有印刷精美、内容信息量极大的插图,本书也都一一加以收录,图文对应。这些插图,或是根据真实的照片制版印刷,或是根据一些亲历者的速写、口述等材料二度创作,真实度极高。人们所熟悉的《邓世昌和 " 致远 " 舰舰员的合影》《" 致远 " 舰勇冲日舰》等著名照片和美术作品,都源于这两份画报。
从这个意义上讲,《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英国画报看甲午战争》为我们从西方找回了一段遗失的历史,不仅为中国的甲午战争史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新材料,也使得研究者们能更加系统地把握西方媒体新闻和图像史料,极大地促进中国关于甲午战争史、近代海军史的研究和普及,同时也让现代的中国人更深刻地认识、思考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那场世纪磨难。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英国画报看甲午战争(全二册)》
赵省伟 编 张维懿 兰莹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 年 5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