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深圳今年的蚊子比往年 " 嚣张 " 多了。5 月 20 日,记者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该中心发布了 5 月上半月(5 月 1 日 -15 日)的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在全市设置的 435 个监测点中,不合格的有 152 个,占 34.94%,比 4 月下半月(24.59%)明显上升。
▲高密度窝点
在不合格的 152 个监测点中,低密度有 132 个,中密度有 15 个,高密度有 5 个。其中,高、中密度的 20 个 " 窝点 " 里,有 8 个是居民小区,其余多为公园、工地,还有 1 个是医院。
▲中密度窝点
5 个高密度 " 窝点 " 分别是宝安区的新安街道办文汇花园、新安街道办新安广场、新安街道办宝安中医院,罗湖区的黄贝街道办黄贝岭公园和翠竹街道办翠华花园。15 个中密度 " 窝点 " 分别是宝安区的石岩街道办官田社区公园、航城街道办达利花园、石岩街道办恒富花园、航城街道办三围公园、福海街道办华强城工地,南山区的桃源街道办南山智园、南山街道办南园工业区、南山街道办向南东村、西丽街道办深港花卉中心,龙岗区的横岗街道办隆盛花园、园山街道办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工地、龙城街道办家乐园花卉市场,罗湖区的东门街道办蛟湖路 4 号大院、莲塘街道办仙桐体育公园,福田区的华强北街道办华新村。
▲中密度窝点
中密度 " 窝点 " 说明有一定的登革热传播风险;高密度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周边片区引发登革热流行。据市疾控中心称,深圳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一天最多曾有 100.5 万人次出入境,登革热从外面输入的风险非常高。仅去年上半年,深圳就发现至少 54 例登革热,全部从境外感染输入。
▲深圳市伊蚊检测风险评估结果
在深圳,传播登革热病毒的 " 凶手 " 主要是伊蚊中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它们最爱在水中产卵,过不了几天,大花蚊子就会从水里飞出来咬人。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源头上铲除这些蚊虫孳生的窝点。
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教育、住建、城管部门需要及时督促学校、工地、公园管理处,聘请专业人员消杀,彻底清理蚊媒孳生地。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