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建宣 记者 卢河燕 李楠 文 / 摄)" 等疫情结束我就嫁给你 "" 等隔离结束我就娶你 "……5 月 20 日 16 时 18 分,在南京莫愁湖公园抱月楼,由建邺区文明办和建邺区民政局主办的 " 情满建邺 到此莫愁 " 建邺区传统集体婚礼活动举行。20 对参与疫情防控的新人 " 组团 " 参与这场汉式传统主题婚礼,许下对彼此一生的承诺,开启幸福旅程。
△仪式现场
穿红衣、行汉礼 …… 仪式感满满
5 月 20 日,莫愁湖畔垂柳依依,碧波照人。抱月楼前红毯铺地,红绸覆案,几案上整齐地摆放着酒樽、香囊等古典器具。婚典无论布置、环节、服饰,还是器具,都是按传统礼仪准备,隆重庄严。
△ " 真爱无价 " 入场券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现场有一张特殊的亲友入场券。这张入场券的票价部分写着 " 真爱无价 ",而售卖方显示为 " 月老售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游览时间为 5 月 20 日 16 时 18 分,游览期限则为 1 万年,通关密码是 "5201314"。拿着这张券入场的亲友们,将满满的祝福带给新人。
△红毯铺地
16 时 18 分,在悠扬的古韵曲声中,新人们身着大红汉袍,高冠博带,妆容雅致,步履优雅地走来。他们依次行告上礼、蘸子礼、亲迎礼,随后司礼宣读告文," 盟誓发愿,不离不弃 "" 相敬如宾,孝敬父母 "……
△礼仪器具
新郎新娘面对面鞠躬,象征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坐下后,喝下合卺(j ǐ n)酒,象征同甘共苦。他们将结发锦囊系在一起,彼此牵着,结发同心。最后,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寓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额头轻轻靠在一起,拉着以红线项系的荷包,寓意永结同心。20 对新人依照传统婚礼仪式,再现千年古老的婚俗仪式,向彼此许下爱情承诺,隆重庄严。
分隔两地 3 个月,再见面订婚期
婚礼会延期,但爱不会迟到。2020 年初,南京众多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 " 逆行 " 投身抗疫一线,许多有情人给自己的婚礼按下了暂停键。20 对新人中有医护工作者,有坚守抗疫执勤一线的公安民警,有奔波在基层防控一线的社工,也有来自企业战线、在本职岗位抗疫的优秀职工。他们在疫情防控中舍小家为大家,用行动书写了关于大爱的美丽故事。而这场集体婚礼,则是这些 " 最美逆行者 " 们的甜蜜回忆。
△仇敏和沈畅
32 岁的沈畅是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北圩路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丈夫仇敏是扬州市开发区八里镇司法所的办事员。从大年初三开始,沈畅就回到南京投身社区抗疫工作,挨家挨户排查、为居民测量体温、进行消杀工作 …… 仇敏也在扬州当地下沉至社区,一天要排查 8 栋楼。
小两口各自在战 " 疫 " 一线战斗,每天只能通过视频电话加油打气。直到五一假期,分隔 3 个月后的两人才见了今年的第一面,并约定了婚期。5 月 18 日,两人在建邺区婚姻登记处领到了 " 红本本 "。得知 "520" 有一场集体婚礼时,他们当场就决定参加。
" 这段日子虽然见不到面,但给了我们许多美好又难忘的瞬间。今天这场婚礼,也将会成为我们终生难忘的回忆。" 沈畅说。
" 这场婚礼的每一个项目都有着深刻寓意,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仇敏笑着说,汉服婚礼现场十分隆重庄严,他和妻子两人也很喜欢古风,能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举办婚礼是共同的心愿。
为了爱,他们选择再披一回嫁衣
27 岁的张原是建邺区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和妻子吴梦去年 "520" 的时候登记结婚,今天正好是一周年纪念日。大年初六的时候,张原主动报名到社区卡口值守。" 刚开始一天工作 24 小时,老婆怕我太辛苦,专门学会了做饭。几个月来,我都胖了 20 斤。" 张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莫愁湖公园参加集体婚礼非常有意义。" 传统婚礼也非常有仪式感,我不会忘记今天的情景。"
△仪式现场
此外,张原告诉记者,两个人准备今年再举行一次婚礼。" 我要再给她一个仪式,向她表达爱意。" 吴梦也表示,他们会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城市发展增添一份力。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同为 26 岁的杨禹和刘雪松来自宿迁,是高中同学。" 疫情前,我们相知相识,相近的爱情观、生活观让我们无话不说。" 杨禹介绍,丈夫刘雪松是南京脑科医院物理诊断科的一名医生,疫情期间工作很忙碌。但正是彼此的支持和理解,坚定了一起度过一生的信念。
礼成之后,刘雪松在接受采访时说," 其实我一直都很想跟她说,无论发生什么事,以后家里有我。" 站在他旁边的杨禹有些羞涩又无比坚定。
建邺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集体婚礼活动正值《婚姻法》颁布实施 70 周年之际,活动主题旨在推进婚俗改革,鼓励文明婚俗,宣传婚姻法律法规,移风易俗,为婚姻减负,抵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促进新时代婚俗文化不断进步,让婚姻恢复应有的传承意义。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