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5-20
深晚独家|“特区外的特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春耕时节奏响“复工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4 月的早晨,旭日喷薄而出,阳光洒满大地。沿深汕大道西行,汽车缓缓驶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 " 深汕合作区 ")。宽广的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路旁工地上,机器轰鸣奏响 " 复工曲 ";田间的水稻冒出了高个儿,风吹过形成股股稻浪。被称为 " 特区外的特区 " 的这片土地,正开展热火朝天的复工复产建设,还孕育着春耕万物生长的希望。

▲深汕合作区鹅埠镇水美村田间种植水稻和花生。徐娅 摄

" 摸着石头 " 走出一条独特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强省,珠三角地区一直是广东经济的发动机和增长极,然而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也日益凸显。如何更好推动整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索中,一种新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由此诞生:设立深汕合作区,以先富带动后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加快粤东地区的发展,此前,由深圳市政府和汕尾市政府共建的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在汕尾市海丰县鹅埠镇诞生。2011 年 2 月 18 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由小漠、鹅埠、鲘门、赤石四镇组成,成为我国第一个特别合作区。

设立 7 年后,深汕合作区再次迎来重大历史机遇:2018 年 12 月 16 日正式揭牌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深圳自此迎来了第 "10+1" 区。这意味着,深圳将以一个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求,对深汕合作区进行顶层设计、资源配置、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这片陆域面积 468.3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1152 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深汕合作区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跨越式发展之路。相关负责人介绍,刚设立之初,基础设施、产业等各方面百废待兴,当地的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近两年,随着深汕合作区的大开发建设大发展,区内沿街的商铺开始大批开张,并迅速热闹繁华起来,人口也出现了明显回流,同时吸引了不少人才到这里就业创业和定居。" 深圳同款路牌、粤 B 车牌、看深圳电视、公交车刷深圳通,身处这里和在市区没什么太大差别。" 深晚记者感慨。

作为深圳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深汕合作区正在发生着 " 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农业变工业 " 的巨大转变。据悉,深汕合作区不断聚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对接市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与此同时,深汕合作区已全面启动示范村创建,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革命等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同时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都市农村建设,加快治理生态环境,构建农村生态安全体系等,力争打造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吹响年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号角

2020 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深汕合作区的第二年。鹅埠镇水美村是深汕合作区 5 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春耕 4 月,深晚记者实地走访看到,一片片稻田已铺上了绿油油的 " 地毯 ",牛群悠闲地啃着青草,头戴斗笠的村民正在田间勤恳劳作。

水美村位于鹅埠镇南部,坐落于黄岭山下,是一座古老的村寨,拥有 8000 多亩山林和一座集雨面积达 2 平方公里的水库,1300 多亩基本农田。" 这些水稻都是清明节前后播种的。" 水美村村民曾先生介绍,他共有 17 亩农田,每年会种两季水稻和一季土豆,除了种植粮食作物,水美村家家户户还会种一些蔬菜。

▲深汕合作区鹅埠镇村民进行田间管理。李晶川 摄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带来新的挑战。据悉,2 月上旬,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这里的马铃薯开始陆续成熟,如果不及时收挖,会给农户造成巨大损失。通过工作队和村委的管理防控和及时协调,水美村在 10 多天的时间里顺利收成了约 180 万斤马铃薯,经济收入约 270 万元。

" 从 3 月初开始,我们就进行春耕备耕工作,目前一切都还比较顺利。" 深圳市龙岗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驻水美村第一书记曾思辉说," 村里推广袁隆平杂交水稻种植,为贫困户免费提供了水稻早晚稻种子共 512 亩,预计每亩可增收 200 元,共约增收 10 万元。"

▲龙岗区驻村工作队走访水美村。李晶川 摄

据水美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李桂荣透露,2019 年,他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到 30 多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 16470 元,有劳力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 16165 元,全部贫困户贫困人口已申请退出,实现稳定脱贫。" 这几年,我们的村集体和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大幅提高,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水美村党支部书记李瑞芳说。

如今,除了大力发展农业和养殖业,水美村还大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实现从 " 输血 " 式扶贫向 " 造血 " 式扶贫转变,解决了自身的发展难题,这也是深汕合作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工作的缩影。据悉,4 月 21 日深汕特别合作区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大会曾提及,根据国家和省的标准,深汕合作区目前已没有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但仍有脱贫攻坚任务。目前,5 个省定贫困村已达到退出标准,年内均可全部脱贫摘帽。

海洋资源丰富 渔业防疫生产两手抓

依山面海的深汕合作区,海洋渔业方面的防疫和复工复产达产同样有条不紊进行中。4 月底,临近南海伏季休渔期,小漠渔港内已有不少渔船靠岸停泊,渔民们正忙着整理渔具。在这里生活打渔 20 多年的彭大姐告诉深晚记者,她和丈夫并非本地人,早前听说广东海产品行情不错,便来此扎根生活。夫妇俩以打渔为生。疫情防控期间,许多渔民都积极配合执法部门的工作,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守护好深汕合作区努力保持的零感染和零疑似。

记者了解到,深汕合作区海岸线长达 50.9 公里,拥有天然良好的海洋资源和具备发展为深水码头的港湾资源,渔政部门相关负责人施胜坚告诉记者,目前,深汕合作区共有渔船 586 艘,两个沿海的渔港(鲘门渔港、小漠渔港)。

▲深汕合作区鲘门渔港。徐娅 摄

" 疫情刚开始时我们封闭了靠岸码头交易,并禁止渔民聚集。复工复产复渔后,交易码头只在早上开设,下午则关闭并消杀消毒。凡外来渔船、人员车辆,均需要通过检测排查。" 施胜坚说。

在距离深圳市中心 120 公里的这个 " 特区外的特区 ",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城正以实际行动向阳生长,持续吹响 2020 年奋斗的号角。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徐娅 邱志东

(深圳新闻网实习记者 林沛洪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