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之《金史》由中华书局出版。
《金史》是元脱脱领衔编撰的官修纪传体正史,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另附《金国语解》一卷。记载了女真完颜氏部族时代、金朝建国至灭亡的百余年历史。
《金史》的史料,首先来源于金朝官修的实录。金建国二十余年后,熙宗朝完成了国家主体制度的中原化改革,仿照中原王朝建立了国史院、著作局、记注院等一套修史机构。金朝一共修成十部实录,即记载 " 始祖以下十帝 " 事迹的《祖宗实录》,记载历任皇帝事迹的《太祖实录》、《太宗实录》、《熙宗实录》、《海陵庶人实录》、《世宗实录》、《章宗实录》、《宣宗实录》,以及为追尊帝号的帝王之父所作的《睿宗实录》、《显宗实录》。这些实录为元代撰修《金史》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
尽管金朝与同时期的南宋相比,修史成果不多,但有金一代女真统治者奉行对中原文化兼容并蓄的政策,刊刻了许多官修、私撰的书籍,金朝灭亡之后,遗民中元好问、刘祁、王鹗等一些士大夫以 " 国亡史作,己所当任 ",致力于金朝史事的采辑撰述,或存于著述,或铭于碑刻,意在 " 他日为史官采择 "。元朝在此基础上纂修的《金史》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信史。
蒙元编纂《金史》,始于世祖中统二年(一二六一),由王鹗实际负责,《元名臣事略 · 内翰王文康公》并载其 " 举李冶及李昶、王盘、徐世隆、徒单公履、郝经、高鸣为学士,杨恕、孟攀鳞为待制,王恽、雷膺为修撰,周砥、胡祗遹、孟祺、阎复、刘元为应举,凡前金遗老及当时鸿儒捜括殆尽矣 "。虽然这部史书没有最后完成,但也基本成型。《元史》卷四一《顺帝纪》载,元顺帝至正三年(一三四三)," 诏修辽、金、宋三史,以中书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 ",《金史》纂修全面展开。纂修工作当以王鹗所修《金史》初稿为底本,加上延祐、至治、天历年间又做了一定的修史工作,有较好的基础。在编撰过程中,据《元史》卷一八二《张起岩传》载,总裁官张起岩熟于金源典故," 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 "。同卷《欧阳玄传》称,欧阳玄 " 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此次纂修用时一年半有余,至正四年十一月,《金史》书成,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阿鲁图呈《进金史表》,此时脱脱虽已辞职,但仍以脱脱为纂修《金史》的都总裁。
《金史》的纂修体例取法前代史书,而又有独特之处。其一,汉唐唯以实位帝王入本纪,《金史》打破成规,为女真历代祖先作《世纪》,为几位被尊奉帝号的皇帝之父作《世纪补》。另外,《世纪》中直言:" 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 首开北族在中原建立王朝(政权)者不以先祖比附华夏之炎黄二帝的先河,颇显女真民族之自信。其二,新创《交聘表》。金朝南与宋对峙,西北与夏为邻,东南高丽国称臣。《交聘表》将金与宋、夏交聘往来和金与高丽封贡往来并列,金与周边诸国的交往关系一目了然。其三,书末附《金国语解》,以汉字注音的形式将女真语的基本词汇保留下来,对了解金代女真社会生活弥足珍贵。
《金史》修成之后,颇受后人好评。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七称赞《金史》" 叙事最详核,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 ", 认为《金史》修撰得益于金代实录本自详慎,宣、哀以后诸将传记,多本之元好问《壬辰杂編》、刘祁《归潜志》二书,皆二人耳闻目见," 其笔力老劲,又足卓然成家 "。" 纂修诸臣于旧史亦多参互校订,以求得实,非全恃钞录旧文者 "。每一大事以主其事者详叙之," 有纲有纪,条理井然 ",不至枝蔓," 最得史法 "。《四库全书总目 · 金史提要》称:" 元人之于此书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取办仓卒者不同,故其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疎,赡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 清施国祁《金史详校》称考其史裁,大体文笔甚简,胜于《宋史》之繁芜;载述稍备,胜于《辽史》之阙略;叙次得实,亦非《元史》之讹谬可及。
《金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较之《宋史》失之于略,讳述金朝前中期与蒙古的关系与战争,记述中存在诸多疏漏错误。如《百官志》未从金代官制流变角度进行梳理和记载,仅以海陵 " 正隆官制 " 为主,对之前金初汉地枢密院、熙宗 " 天眷官制 ",以及章宗朝所设九路提刑司、金末行省制度等重要制度没有明确记载。还有就是阙《艺文志》。清代学者补撰《艺文志》,得书二百余种。这也是《金史》纂修的一个缺憾。然而瑕不掩瑜,《金史》是研究金代历史最重要的史籍,尤其是在当今金代书籍留存很少的状况下,《金史》的史料价值更加弥足珍贵。
《金史》原点校本最初由傅乐焕先生承担,但到一九六六年五月傅先生去世时,仅做出少部分工作。其后大部分点校工作在一九七一年后由张政烺先生完成,崔文印先生负责编辑整理,于一九七五年出版。之后曾经挖改,多次印刷,为当代通行的《金史》版本,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点校本《金史》采用百衲本为底本,与北监本、殿本参校,择善而从,并参考了《大金国志》、《大金吊伐录》、《大金集礼》、《归潜志》、《中州集》、《三朝北盟会编》等书,以及残存《永乐大典》的有关部分。对于前人的校勘成果,采用最多的是施国祁《金史详校》。
本次修订,仍以百衲本为底本,通校元刻本、清乾隆武英殿本,参校明南监本、北监本、清江苏书局本,以及《永乐大典》残本的相关部分。参考吸收施国祁《金史详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道光殿本的《考证》、张元济《金史校勘记》以及其他相关校勘成果。在版本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本校、他校的方法,利用正史、类书、文集、出土文献,以及高丽古籍进行校勘。
修订工作逐条复核原点校本已有的校勘成果,充分吸纳原点校本的成绩。原点校本校勘记很少提及版本依据,并且存在较多的改字现象。此次修订明确列出校勘的版本依据,纠正不当的改字、补字、删字。对原校勘记有误或不准确处,加以删除或修改;对失校处,补充新校勘记。点校本原有 2017 条校勘记,根据 " 修订凡例 ",本次修订删掉 120 余条,修正不准确的校勘记数十条,新出校勘记近 900 条,占修订后校勘记总数 2780 多条的 32% 左右。另外,还对标点、分段不妥处加以修订,纠正标点失误 200 多处。
本次修订充分参考和吸纳清代和近现代学者有关《金史》的校勘与研究成果,仔细甄别近人的校订意见,并全面梳理点校本《金史》出版以来四十余年间发表的校读札记,以体现当代《金史》校订研究的最新成果。
《金史》(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八册)
(元)脱脱等 撰 程妮娜 主持修订
中华书局
2020 年 5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