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0-05-21
他是畅销书大佬、自媒体大V,职场生涯却是一把辛酸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苏小妹三难新郎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唐解元一笑姻缘

……

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故事,古代自媒体平台就开始传播了。

一位苏州才子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经过整理、加工或再创作,编写成集。

他凭借 " 三言 " 系列作品,摘下明代短篇小说 " 最高成就奖 "。笔下太多风流名士,作为编者的他,似乎在历届江南才子中显得有些 " 小透明 "。

他就是晚明大众文化巨擘冯梦龙。

畅销书作家、自媒体大 V、才子、奇人、浪子,忠臣、清官、循吏 ……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江苏文库 · 研究编》的《江苏历代名人传》将出版《冯梦龙传》,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冯保善撰写。

自 画 像

《警世通言》中,冯梦龙藏了一篇他的自传体小说。

《老门生三世报恩》里的鲜于同,就像冯梦龙的一幅自画像,既有自己的轮廓,又涂上了些许理想的色彩。

鲜于同 8 岁举神童,11 岁中秀才。人生在经历了一段快进之后,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之后就是漫长的考途坎坷,也让他饱尝世俗的白眼和冷漠。

事实上,已经拿到贡生资格的他,按照规定,如果屡试不第,可以按照年资到京,由吏部选派小官。

但鲜于同自恃才高,怎么肯将就。他自动放弃了 8 次机会,直到 57 岁,还混迹在年轻人赶考的队伍里。

终于,57 岁那年,他开始迎来命运的逆转,先是考中举人,又一路绿灯,61 岁中进士,开启了 23 年的职业生涯,一路绿灯升到浙江巡抚。告老回家,看着孙儿科第,直到 96 岁寿终正寝。

" 从来资格困朝绅,只重科名不重人。" 像极了冯梦龙的实名吐槽。

" 老门生 " 的大团圆结局,终究没有落在冯梦龙身上。

少 年 怒 马

现实中的 " 老门生 " 冯梦龙,也曾少年考取秀才,鲜衣怒马,名噪一时。

江左人文薮。他自称 " 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人 ",籍贯是长洲县,占吴县学籍参加考试。

冯家,虽然不算名门望族,但也是书香世家。处士冯昌是姑苏冯氏先祖。靖难之役兵祸起,冯昌就隐居在姑苏,直到永乐十九年去世。

冯梦龙年少成名,当时还不是因为编小说,而是经学研究。

为了备考,大约从 18 岁开始,他就开始钻研《春秋》。

《春秋》微言大义,也是《五经》中最难的一科。冯梦龙年纪轻轻,就对《春秋》有所研究,妥妥地是学霸一枚了。

上天的恩赐,不止于风流才高,还有一段美好而真挚的爱情。

恋人侯慧卿,是一位风尘奇女子,有阅历、有见识。两人是知己,也是彼此的粉丝。

但侯慧卿最终被卖给了商人,这段恋情无疾而终,只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石榴花年年都会开,赛龙舟的鼓声也会再响起来,但去年离开的那个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他想告诉侯慧卿:分别之后,我越来越瘦了。这段相思没有尽头,怕是要大半世郁结了。

中 年 转 型

失恋后的冯梦龙,已是人到中年。不同于早年的风流放浪,他开始收心,更专注于研究经学,关心社会和世道人心。

他在《情史类略》中提出 " 情教 " 理论,认为理顺人情,反对违背人性、不近情理、虚伪僵化的礼制,希望为改变世风出一份绵薄之力。

他到《春秋》研究重镇麻城游学,广交友、结社,还编写了《古今谭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他认为,经书说理,史传记事,但对于村夫愚妇而言,这些太高深,他们把道听途说当做学问,通俗演义刚好和经史互补。

暮 年入 仕

他苦心研究《春秋》二十多年,直到万历四十五年,完成著作《麟经指月》。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才,却在考场上屡屡败绩。

但他太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了。和那个时代大多数文人的理想一样:修身齐家,穷经皓首,都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谁还没有个当盖世英雄的梦呢。

他安慰自己,功名早成还是晚成,都是命运安排。大器晚成,也没什么不好。

终于,在接近退休的年纪,他开启了梦寐以求的职场生涯。

明朝,成为贡生就可以做官。走 " 科贡官 " 的路,要比 " 进士官 " 容易不少,但 " 科贡官 " 上升空间小。

崇祯三年,他成为吴县学籍的贡生,远赴北京,参加统一招考。国子监考,吏部考,朝廷考,他总算一一通关,被任命为丹徒训导,也就是当地学官。

作为一个年届花甲的职场新人,冯梦龙兢兢业业,编写了教材《四书指月》,向知县提出改造县学的建议。本职工作之外,他还关心当地民生问题。

守 正 循 吏

丹徒任期满后,崇祯七年,他又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寿宁地处闽东大山深处," 岭峻溪深,民贫俗俭 ",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落后。

现实如此,但并不能浇灭他内心的炽热。作为一方行政长官,他把这里当作理想照进现实的地方。

他提出很多革除弊政和制度改革措施,虽然大多数没能实施。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重建了四门谯楼,修复了城墙坍塌的地方,修整了 " 四知堂 "、黄册库,建造了 " 戴清亭 ",重新建造学宫,还捐出薪水建关帝庙、天地坛。

当地各种陋习中,溺死女婴最为触目惊心。他专门颁发了《禁溺女告示》,以白话写作:" 一般十月怀胎,吃尽辛苦,不论男女,总是骨血,何忍淹弃?" 除了苦口婆心讲道理,还明文规定,严厉打击弃溺女婴的行为。

他一手抓起乡村教化工程,拿出自己编的《四书指月》,给当地学生讲解。

清乾隆《福宁府志》将冯梦龙列入《寿宁循吏》,还给了 16 字高度评价:" 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以礼。"

人 生 谢 幕

三年寿宁知县任期满,按照古代虚岁算法,他已经 64 岁。他知道,以贡生出道的自己,这条路再难走远。他不抱任何幻想。

不如归去。

同乡的文徵明曾孙文从简写诗赞他," 归来结束墙东隐,翰脍机莼手自烹。" 朋友眼里,早已过了耳顺之年的他,应该回到老家的梦里水乡,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崇祯十六年,冯梦龙七十大寿。当红诗坛巨擘、常熟钱谦益,专门为这位老前辈写了祝寿诗。

诗中夸了冯前辈集魏晋风度与循吏清官于一身,追忆似水流年和结社的友谊,最后祝福他纵酒放歌,永远 18 岁。

可惜,天不遂人愿。这一年,距离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不到一年。

很快,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满族铁骑入关。冯梦龙记录下此时最真实的内心:" 甲申之变,天崩地裂,悲愤莫喻,不忍纪,亦不忍不纪。"

位卑未敢忘忧国。站在即将谢幕的人生关口,却不得不重新登上大时代的舞台。

他自称 " 七一老人草莽臣 ",不惜古稀年迈之躯,不辞艰辛,为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仿佛自己还年轻,一如当年那个读书进取的少年郎,不敢老去,因为还有许多未竟的事、未了的愿。

终究,大厦将倾,无法挽回。1646 年春夏之交,他为南明小朝廷耗尽最后一丝心力,病逝于家中。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静妍

相关标签

职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