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而延缓的实事项目工程
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活力
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
截至 4 月末的统计显示
年度 45 个实事项目已全部启动
37 个年底需完成的项目
30 个已开工或实施
为了抢回失去的时间,不少项目推进都发扬了 " 钉钉子 " 精神,倒逼工程进度。
芦村、城北、太湖等 10 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已完成,国省干线公路完成 8 座独柱墩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项目、其余 17 座正在加紧推进 ……
在 2020 年为民办实事名单中
" 太湖西大道要建大型人行天桥 "
曾引发市民广泛关注
项目复工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力、物力,对照目标任务,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开启加速模式。目前,体育中心南大门已完成现场临时设施搭建和两根桩基施工,钢箱梁制作完成 70%。天桥建成后可同时满足步行过街及非机动车推行过街需求,预计年内建成使用。
疫情成为文化业态转变的 " 分隔线 "
今年要完成 150 场次的 " 文艺进万家 " 活动,在年初举办完约 20 场送春联活动后就遭遇到了疫情。
之后,市文联启动了 " 线上惠民 " 模式,举办抗击疫情线上展览、朗诵、演出等活动,同时尝试以各类 " 云音乐会 "" 空中剧院 "" 在线课堂 " 等线上形式,开展组织各类线上文艺活动,已累计完成 50 多场次活动。传播方式的改变,为无法去展厅、剧场的观众一样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市民赵先生昨天试用了
最新上线的城市服务 APP" 灵锡 "
对使用效果非常满意:
" 试了下,实时公交线路、乘车码挺方便。"
下载一个 " 灵锡 ",便能享受包括政务办事、交通出行、医疗就医、旅游入园、借书参观等 170 多项服务,让市民充分感知和体验到 " 有文化、有温度 " 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
今年的为民办实事中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
整合了城市服务资源的同时
提升了服务的技术含量
提高了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全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已经开发完成并具备初步运用水平,录入静态和动态信息停车场 7357 个、泊位数总共达 122.39 万个;
以实现全市 600 多家中小学食堂全透明化监管为目标的 " 阳光食堂 " 智慧监管平台,已完成与苏南食材配送公司订餐平台数据对接,守护着孩子们 " 舌尖上的安全 "。
来源:无锡观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