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5-22
深晚报道|夫妻婚前借款闹公堂,宝安法院支持还款付息促执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深圳男子彭某向程某借款 70 万元用于投资,两人因借贷产生感情,并领证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之后双方感情恶化,女方起诉男方偿还婚前借款得到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的支持。而男方自以为 70 万元是他与女方婚前合作投资入股,本金 70 万元可以退股,但并非借款所以利息不同意支付。

宝安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彭某出具的《借款过程》及《借条》,均确认他于 2015 年 7 月因投资果场向原告程某借款 70 万元,每月两分利息,双方存在明确的借贷合意,应属借贷关系。

原告转账给被告人民币 70 万元的事实清楚,宝安法院对于原告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关于利息,双方约定每月 2%,未超过法定标准,予以确认。一审判令彭某向程某归还借款人民币 70 万元及利息 12 万元。判决生效后,彭某拒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程某向宝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被执行人逃避执行 法官想尽办法找人

彭某处于对立、逃避的局面,让这个夹杂着特殊感情纠葛的执行案件一开始就诸多阻碍。法官迅速开展线上总对总、点对点以及鹰眼系统的查询和分析,查询被执行人名下包括房产、证券、车辆、银行账户在内的所有财产,并采取相应措施,冻结了被执行人账户。

同时,法官对彭某提起限制高消费措施以及提起租房信息查询。因彭某一直持逃避和抗拒的态度,始终处于无法联系的状态。法官约谈了申请人程某,希望其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线索,根据程某提供的被执行人彭某可能居住地线索,之后又通过深圳网格管理系统调查彭某可能租住的线索,依然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法官又查阅调取了该案诉讼阶段的电子卷宗,试图通过诉讼阶段的承办人及助理取得联系,以期找到执行线索的突破口。经过这么多查找手段,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找人的线索暂时中断。

限高措施迫使被执行人现身 申请执行人又突然消失

正当法官一筹莫展之时,突然接到彭某主动打来的电话,要求法院主持沟通协商还款事宜,原来法院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他担心失信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办案法官联系上了被执行人,申请人又突然消失了。后了解到,双方因为小孩抚养问题产出分歧,女方独自带着小孩躲避并拒绝与男方见面协商,一段时间内使得法官也无法联系到申请执行人。

经济压力迫使申请人现身 法官巧妙促使双方和解

疫情防控期间,女方独自带着小孩生活,经济拮据。今年 4 月初,程某主动联系法官,要求尽快执行本案借款及利息以解燃眉之急。

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面谈,为避免双方直接面谈产生正面冲突,巧妙采用背靠背沟通技巧,即单独一对一逐一分别对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做思想工作,建议当事人各自拿出具体执行和解方案,留有缓冲时间,以平衡双方心理,避免草率承诺。经过一个上午的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确认了最终还款金额和时间。

4 月 23 日,执行和解协议内容已经履行完毕,程某前来办理结案申请的时候,向法官送上 " 公正执法、公道人心 " 的锦旗,她激动地说:" 谢谢你们在疫情防控期间还忙着帮我们老百姓解决燃眉之急,而且结果达到了我的期望,非常感谢。"

办案法官表示本案涉及夫妻间婚前借款的执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夫妻感情的纠葛处理,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终有一天双方能够明白,婚姻里的亲情更多的应是信任与感恩,包容与理解。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吕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