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5 月 22 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去年以来,深圳积极推行 " 无废城市 " 建设试点,紧扣深圳主要固体废物,设计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农业废弃物等六大类治理体系,其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成效显著。截至 2019 年底,全市 3508 个住宅区、1657 个机关事业单位、2596 所学校(788 所中小学、高职学校和 1808 所幼儿园)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近期,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分享深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成效。据介绍,深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起步早,法规标准健全,分类回收效果显著,分类处置配套基本到位,全市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和趋零填埋。近年来,深圳严格按照 "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 的要求,努力推动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治理。
在前端分类上,深圳以 " 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 四个分类为基础,并按照 " 大分流细分类 " 的具体推进策略,对产生量大且相对集中的餐厨垃圾、绿化垃圾、果蔬垃圾实行大分流。与此同时,深圳还对家庭产生的玻金塑纸、有害垃圾、废旧家具、废旧织物和家庭厨余垃圾等进行细分类。在收运处理上,深圳委托不同的收运处理企业处理不同类别的垃圾,做到专车专运、分别处理。
截至 2019 年底,全市共有 928 台分类收运车辆(不含其他垃圾),建成分类处理设施设备 109 处,家庭分流分类日均回收量达 4074 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33%,有效减少进入焚烧、填埋处理设施的垃圾量。
此外,深圳还通过宣传指引和现场监督,培育市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2017 年,深圳发布了全国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为市民参与分类提供清晰指引。
2018 年,深圳在全市住宅区设置集中分类投放点,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热心居民、物业管理人员担任督导员 , 每晚开展现场督导,引导居民参与分类、正确分类,形成了 " 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 " 的住宅区垃圾分类模式。
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吴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