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常州高新区是 1992 年成立的全国首批 52 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经过 28 年的跨越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跨过 1500 亿元台阶。2019 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 4.9 万元,跻身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 24 位、全国百强区第 13 位。在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常州高新区把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看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争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示范标杆。
△ 常州高新区西夏墅镇东南村 通讯员供图
东南村:" 村社合一 ",富民有 " 稻 "
一排排翻修一新的农房、民宿坐落有序,留住了 " 美丽乡愁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串联起村内村外,孕育着致富的希望 …… 近日,记者来到常州高新区西夏墅镇东南村,入眼皆是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喜人景象。据介绍,2019 年,东南村集体固定资产达 1910 万元,五年翻了三番;年收入突破 150 万元,增长近 3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3 万元提高到 2.4 万元。
而在 2012 年,东南村还是一个纯农村,没有任何资源和工业基础,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仅 16 万元,农民年均收入仅有 1.6 万元。
昔日贫困村是如何破茧成蝶的?东南村党总支书记兰红娟介绍,2013 年,东南村相继成立了 " 常州市东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 和 " 常州市东南有机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流转了 650 户村民的 2000 亩土地,农户以土地入股,采用 " 保底收益 + 二次分红 " 的分配模式,发展绿色有机稻米。将农户零星种植转换成适度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将农民卖稻谷转变成卖产品,把农业做成产业。此后,东南村又充分发挥离城仅 10 多公里的后花园地理优势,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有机稻米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东南村重点打造稻米产业示范区、蔬香村色体验区、稻田公园区、形象展示区、特色蔬果采摘区等 " 五个区 ",并形成 " 小农夫的院子 "" 邻里的故事 " 等 7 个精品点,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带领全体村民共奔小康。经过几年的发展,东南村已从一个收入低、基础差的纯农业村发展成为水美人和的 " 美丽乡村 " 示范点。
兰红娟介绍,下一步,将带动原居民户闲置民房资源以出租、入股等形式参与乡村建设发展,以 " 村委 + 公司 + 农户 " 的合作模式,盘活闲置民房,实现从 " 单体民宿 " 迈向 " 民宿群落 ",进一步富民增收。
△ 新桥镇史墅村 王建 / 摄
高位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更加深入
风景如画、幸福宜居的东南村是常州高新区探索农村发展、乡村振兴之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在高举高新大旗、聚焦开放发展的同时,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 " 三农 " 工作、奋力建好明星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把手,紧紧围绕 "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总要求,全面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农村产业旺起来、环境美起来、治理优起来,使得经济强起来、村民富起来,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留下新北区的铿锵足印。
据介绍,常州高新区制定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提出施行 "9610" 计划:"9" 即包括城乡空间、村庄布局在内的九项规划,"6" 即包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乡村治理模式在内的六项改革,"10" 是指实施农村党建强基、农村产业提质、基础设施提档等十大行动。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515" 工程的意见等配套政策文件。
常州高新区在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持续努力。2019 年,常州高新区城乡绿化覆盖率达 39.43%,人均公园绿地 15 平方米,获得 "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 称号。
此外,常州高新区还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集体产权制度等多项改革,增添乡村发展活力。全区共组建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121 家,量化资产 24.34 亿元,享受股权人数 30.31 万人,基本实现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全覆盖。
成功探索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 常州模式 "
蓝色工作台上摆放着电子元器件,工人们认真地进行装配。这是记者近日在新北区残疾人就业圆梦中心一处工作室内见到的一幕。这里的工人都是周边社区的残疾人。
自 2013 年起,常州高新区残联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014 年 4 月,新北区残疾人就业圆梦中心挂牌成立,全面负责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在全区各镇、街道设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室,组织难以就业的精神、智力、肢体等残疾人,开展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康复训练、免费用餐等服务。
常州高新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要求,辅助性就业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缓解了残疾人因社会适应能力弱或出行障碍,难以正常就业的难题,帮助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改善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帮助他们体现价值,重塑自信,实现扶贫和扶志的有机结合。
不懈的努力让常州高新区探索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辅助性就业工作的 " 常州模式 "。截至目前,全区已实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在各镇、街道全覆盖。
就业是民生之本。" 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名残疾人。" 常州高新区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做法,是这句话最好的展现。
2019 年,常州高新区人社部门坚持惠民与惠企相结合,突出就业重点,筑牢民生底线,城镇新增就业 5.39 万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高质量就业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2019 年,常州高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8.3%。
今年以来,常州高新区人社部门采用 " 云招聘 " 等方式,多措并举帮助解决求职、招聘用工难题。仅在前期大力实施的 " 就业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不停歇 " 线上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中,全区就有 1000 多家企业通过网站发布了 2 万多个岗位。
争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示范标杆
常州高新区是 1992 年成立的全国首批 52 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经过 28 年的跨越发展,已成为常州展翅腾飞的 " 金北翼 " 和对外开放的 " 桥头堡 ",地区生产总值跨过 1500 亿元台阶。2019 年常州高新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 4.9 万元,人均 GDP 超 21 万元,约是全国人均的 3 倍。目前,常州高新区位列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 24 位、全国百强区第 13 位。
2020 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启航之年。常州高新区将以实际行动实现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 的庄严承诺,努力书写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新答卷,争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示范标杆。
书记说小康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周斌
在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常州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 三农 " 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把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看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通讯员 王忠良 陈丽鹰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李梦雅 刘国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