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晓宇 通讯员 沈学松)" 南岗的西瓜,瓤沙汁甜,老百姓就喜欢!" 来自邻县的商贩抢着将一筐筐西瓜抬上自己的货车,生怕被别人抢光了。近年来,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镇发挥岗岭特色,不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像南岗芦蒿、南岗粉丝、南岗西瓜、南岗葡萄等一大批特色品牌不断涌现,引领广大群众走上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
△农户在采摘西瓜
南岗是典型的岗岭地貌,灌溉条件差,传统粮食种植效益低,如何带领群众走上奔小康的快车道,一直是地方党委政府思索的问题。穷则思变,改变不了脚下的土地,但能改变发展思路:岗岭的土地不适合种庄稼,但适合种果蔬!自己没技术,可以引进技术!群众不敢尝试,党员干部可以带头!
南岗镇高李庄村是远近闻名的特色瓜果村,该村围绕 " 春有西瓜、夏有葡萄、秋有莲藕、冬有草莓 " 规划了 4 个产业区。高善友是该村一名党员,也是一名葡萄种植带头人,曾经当过兵的他因为在家种地看不到希望,到外地帮人种葡萄。学到葡萄种植技术后,他觉得家乡同样具备条件,为什么不回家试试?他毅然返回家乡创业,承包 30 余亩土地种葡萄。通过两年试验,他发现家乡的土不仅能种葡萄,而且岗岭土壤富含的矿物质让葡萄的颗粒更饱满,酸甜比更协调,口感更好,品质丝毫不比外地差。他将葡萄以高出本地近 5 元 / 斤的价格卖到了南方市场。现在他的葡萄种植面积也扩大到了 100 亩。" 去年葡萄行情非常好,但是产量还不够大,今年计划再扩大几十亩面积,联合其他种植大户建立合作社,统一规范,统一品质,共同扩大市场!" 高善友说。而该村的范育亮夫妇,则是该村西瓜和草莓种植的领头人,在他们夫妻的带动下,仅该村草莓和西瓜种植面就有 600 亩。
△葡萄园
" 小芦蒿,大产业!" 则是该镇芦蒿产业的真实写照。据该镇农技站副站长李文雨介绍,该镇自 2002 年推广试种芦蒿,2006 年创建芦蒿产业园以来,已累计投入 9000 万元,建立以许相、王范等村为核心覆盖 9 个村的芦蒿产业园,由政府引领,采取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 " 模式,芦蒿种植面积 1.5 万亩以上,年产量约 6.5 万吨,年产值 1.4 亿元,带动近 1.3 万人就业,人均增收 6000 元。该镇还加强与省、市农业技术专家合作,培养了 30 余名乡土技术人才,探索了芦蒿 - 西红柿轮作模式,提升了芦蒿品质,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该镇还积极发挥党员先锋带动作用,成立了芦蒿经纪人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朱长兵自豪地告诉记者:" 我们的芦蒿占到全市产量的 70%、全省的 30%,在淮安、扬州等周边市场占有率在 80% 以上,苏南及省外的合肥、蚌埠等城市占有率占到 50%!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各位经纪人在党支部的协调下,抱团取暖开拓市场,将群众损失降到最低,并及时调运了优质西红柿、豆角种苗。目前,西红柿、豆角都已经上市,行情也不差,基本可以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
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特色,开拓网络市场是南岗镇激发传统农产品的又一创新举措。该镇依托灌云电商馆平台,申请注册了 " 岗岭传奇 " 商标,推出了贡菜、红薯粉丝、金丝皇菊等颇受市场欢迎的特色农产品。在该镇单庄生态园,负责人蔡伟正利用直播平台,销售成熟的樱桃。据她介绍,由于樱桃种植规模较小,产品主要通过微信订单销售,而主打产品水蜜桃、蟠桃、黄桃等,一半产量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相距不远的马蹄村,有一种传统小吃米花糖,该村 20 多户米花糖作坊开通了网络直播、网店,将米花糖卖到全国各地。
" 今年,我镇南岗镇突出党建引领,发展壮大芦蒿、红薯、豆丹、花生、特色林果等产业,挖掘文化内涵、树立品牌形象、创新经营模式,打造‘果蔬之乡 绿美南岗’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实现小康!" 南岗镇党委书记浦汉春对南岗的未来充满信心。
(通讯员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