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宗青)80 后焊工田浩是南钢研究院用户技术研究所高级技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确保国家重点项目不受影响,被困在河北老家的他,24 小时候在线,与南京工厂里的研究员和操作员保持联系,通过视频进行技术 " 云指导 "。
停工不停产的战场上,田浩和同事争分夺秒,日夜奋战,因为他们不懈的努力,南钢重点项目如期推进,将疫情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5 月 26 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总工会决定,授予田浩等同志江苏 " 最美抗疫职工 " 荣誉称号。

△田浩(左)
高级焊接技师 24 小时在线," 云指导 " 保障重点项目推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南钢已经研究出国内最厚并领先于世界的止裂钢母材,仅需提供焊接成功的试板,通过船级社认证即可投入市场。这是一项国家重点项目,2013 年,满载了九万吨货物的集装箱运输船——舒适号,在印度洋上航行时不幸从中间断裂,货物全部沉入海底,此后,止裂钢的研发成为中国钢铁企业重点推进的项目。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南钢的进程安排。作为项目负责人,田浩春节返回老家河北后不能及时复工,项目的最后一步因此陷入停滞。他从事焊接行业近 20 年,技术极为精湛,经手过不少重点项目,曾参与国家体育场(鸟巢)项目,经其改进后的焊枪和焊接工艺,成功应用于鸟巢。

△田浩正在工作中
" 去年年底,我们一些工作计划就已经排定了,不能因为疫情而中断。" 南钢研究院副院长李东晖对此十分着急,因为已经有用户下了订单,交货期前必须拿到船级社的认证,进度尤为紧张。为了确保项目如期推进,田浩全天在线,通过视频进行技术 " 云指导 "。
" 最长的一通电话打了八九个小时。" 南钢研究院用户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汪晶洁告诉记者," 膜材和焊缝基本融为一个整体,体现出南钢焊工师傅的高超水平。"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100 毫米止裂钢试板顺利通过船级社认证。这个厚度在国内是最厚的,在同类材料里边也是,领先于国际水平,业内有个说法叫 " 一分厚度十分难 ",100 毫米厚的焊接难度可想而知。田浩和同事克服了大量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争分夺秒复工复产,手中的焊枪就是 " 武器 "
三月底,隔离期刚过,田浩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他手头还有一个国家重点项目的试板焊接等待攻破。
近年来,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广泛运用,但是作为储罐的钢材—— 9 镍(Ni)钢价格非常昂贵,新型替代材料——高锰低温钢则可以有效降低储罐成本。2017 年,国家 863 计划高锰钢项目在南钢立项,经过 3 年的努力,最终研发成功。试板一旦通过船级社的认证,就能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国内首家、世界领先的生产企业。

△田浩(右)正在做技术指导
按照船级社要求,田浩需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十八块高锰低温钢的试板焊接工作。高锰低温钢属于比较前沿的钢种,原材料成本相对高,焊坏一块,可能就要损失 3 万块,从成本角度考虑,需要田浩这样技术精湛的技师来完成此项工作。
一道一道焊缝经田浩之手,最终连缀成一块块完整的焊板。" 焊接中会变形,有时候会焊歪,我需要及时调整,重新设置参数。" 在嘈杂的车间,普通人只能听到噪音,田浩却能从中捕捉到最关键的信息。目前,高锰低温钢的船级社试板已经基本完成,没有被疫情耽误进度。
事实上,焊接工作非常辛苦,但是田浩内心常常涌动着自豪感," 看着自己焊完的焊缝非常漂亮,感觉就像在制作一件艺术品。" 以田浩命名的南钢 " 技师创新工作室 " 承担了 863 工业强基等国家级项目的 30 多个科研课题,依托工作室,团队还为企业和高校输送了大量焊接人才,累计创造了 9000 多万元经济效益。对田浩来说,焊接车间像一个战场,而手中的焊枪就是武器,每一道焊接的弧光都点燃着他近 20 年的炽热梦想," 我要向大国工匠看齐,向他们学习。"
田浩以行动慢慢靠近自己的梦想," 他在对口的时候或是焊接的过程当中,一丝一毫都都非常认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品质。" 南钢研究院兼职专家王红鸿这样评价他。在复工复产重要阶段,田浩和团队成员只争朝夕攻坚克难,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保证了南钢重点项目如期推进,为南钢实现逆势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