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30 日是我国第四个 " 科技工作者日 "。近年来,深圳医务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科技生力军作用,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尤其是为科学防疫建言献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科技工作,5 月 28 日,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杜玲一行走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对科技工作者进行慰问并座谈。座谈会上,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公卫机构的科研人员及一线医务人员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不畏艰险,任劳任怨,以高超的医术和严谨的作风与病魔抗争,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杜玲在座谈会上表示,希望广大医务科技工作者及医护人员能提高政治站位,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护航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科技创新的积极推动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医学科技知识的传播者;科技部门加强对科研人员关怀和服务,为科技工作做好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市三院依据 " 临床导向、科研跟上 " 的指导精神,实现了弯道超车,在《Nature》、《Science》等全球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 40 多篇。市三院院长刘磊表示,该院的论文发表数量在全国排在前列," 全球 6 个顶尖医学、科技类杂志,除了《柳叶刀》,上面都有我们的论文。" 此外,市三院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突出表现,吸引了华大集团等一批优秀企业的投资。市三院与华大集团将按照最高标准建设全球顶尖水平的 "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华大基因精准医学联合实验室 "。
座谈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冯铁建表示,近期,市疾控中心联合哈工大(深圳)马婷团队、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专家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揭示新冠病毒传播特性的论文填补了市三院的 " 遗憾 "。至此,深圳医务科技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表的论文 " 横扫 " 全球六大顶尖杂志。" 公共卫生强调应用型研究和实施型研究,我们把一些技术、手段进行转化,应用在公共卫生领域。" 冯铁建希望,接下来,相关科创部门可以针对公共卫生领域设置一些科研支持专项。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