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5-28
深晚报道|“在深圳市中心就能欣赏原生态风光” 广东“粤自然·媒体沿海行”走进深圳红树林和内伶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来临之际,5 月 27-28 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中国自然资源报等媒体组织开展的 2020 年世界海洋日 " 粤自然 · 媒体沿海行 " 活动最后一站走进了深圳。" 在深圳市中心就能欣赏到红树林原生态自然风光,感觉很棒。" 参观的媒体记者一行纷纷感叹。

▲ 2020 年世界海洋日 " 粤自然 媒体沿海行 " 采访团来到深圳。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全民保护海洋生态意识,此次媒体实地采风活动选取了广东沿海经济带 " 一心两极双支点 " 所涉及的深圳、珠海、惠州、中山、湛江、汕尾、阳江、汕头等 8 个沿海城市,重点针对广东的海洋生态、湿地、红树林、海洋经济等内容进行报道宣传。

5 月 27 日下午,记者们首站打卡深圳市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作为我国唯一身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绿意盎然。这里的红树林面积约 80 公顷,记录有鸟类约 200 种,每年有 10 万只候鸟来此越冬停歇,是东半球国际候鸟通道上重要的 " 越冬地 " 和 " 中转站 "。

深晚记者现场看到,红树林保护区的景观栈道两旁,原生树木郁郁葱葱,不时有几只鸟儿飞来停留树枝歇息。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芬芳,沁人心脾。记者们纷纷拿出手机、高清摄像机等电子设备,记录下这里的每一帧美景。" 在市中心就有这么大面积的生态腹地,较好地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还能让大众近距离欣赏原生态自然风光。"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陈雨说。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杨琼博士接受采访时介绍,自成立以来,保护区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科研专题数十项,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并积极加强深港合作,建立了我国首家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湿地生态研究实验室。此外,保护区还是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多年来保护区不断完善科普教育设施,建立自然学校,加强与民间 NGO 组织的合作,培训红树林志愿者,开展以面向中小学生为主的科普教育活动等。

杨琼博士表示,接下来保护区将继续加强与香港合作,开展跨境联合保护工作;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并积极申请加入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更有效地保护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资源。同时,保护区还将全力推进中国红树林博物馆筹建工作,打造深圳生态文化新地标。

乘坐渔政执法快艇,记者们登上了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东侧的内伶仃岛。峰青峦秀,翠叠绿拥,秀水长流,旖旎风景瞬间吸引众人的眼球。据悉,内伶仃岛原名零丁山或伶仃山,因文天祥当年 " 零丁洋里叹零丁 " 而闻名于世。这片面积 554 公顷的岛屿上,保存着较完整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基本为植物覆盖,以次生林为主。

▲工作人员及媒体团乘坐执法艇前往内伶仃岛。

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周凯介绍,内伶仃岛是研究生态系统规律与自然保护的理想场所,在监测生态环境变化和预警生态与自然灾害发生方面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加之岛上流传的文天祥的故事,也是开展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岛上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植物 821 种,如金毛狗、桫椤、野生荔枝、野生龙眼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野生荔枝、野生龙眼是重要种质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二级保护兽类猕猴,总数 1200 多只。此外还有中华穿山甲、水獭、黑耳鸢、蟒蛇、虎纹蛙等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的数量较大。

车辆行驶约 10 分钟的山路,一群野生猕猴簇拥而上围绕车辆两旁,仿佛在欢迎众人的到来。这里就是内伶仃岛猕猴群的核心居住区。这片核心区约 178 公顷,因水源充足,成为猕猴等珍稀动物集中的区域。

▲内伶仃岛上的猕猴。

沿着岛上沙滩漫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伶仃管理站管理员陈婷向媒体记者讲述了她与这座岛屿的不解之缘。" 最初选择来此工作,出于自己的真正热爱。不论走在哪里,都能看到不少野生动物,也时常观察它们的行为、饮食习惯、声音等,非常有趣。" 陈婷说,最开始管理站主要是以基础手段保护这些动植物,随着科研力量不断强大,如今借助科研手段,能够更好地监测了解动物的状态和喜好。

"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近距离接触观察野生动物,这些都是在城市里很难见到的别样风光,也充分说明这里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在世界海洋日来临之际,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次采风宣传,呼吁大家重视自然保护和海洋保护。" 陈雨说。

深圳晚报记者 徐娅 / 文 张焱焱 / 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