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由于林业种植面积大,人工作业的有限性和缺乏先进的机械化技术,通常林业生产企业无法准确定位 " 患病 " 树木,并有针对性地防治,不仅容易造成农药浪费,也会让过多的农药渗入环境,造成污染。近日,南林大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沈邦禹团队负责的 " 啄木鸟——农林生态卫士 " 项目,历时三年开拓了 " 多层次联合树木病虫害精确防治技术体系 ",解决了此类问题,并获第二届全国林业草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 沈邦禹团队在田间研究
" 我们是林业医生,将树木当作病人,对从头到脚的各个部分,包括树冠、树干、树根,以及难以涉及的内在部位进行全面检测,以辨别树木的不同患病程度。" 沈邦禹说。
△ 团队改良后的器材
据介绍," 多层次联合树木病虫害精确防治技术体系 " 主要包含病虫害快速检测分析和全程机械化作业。在病虫害快速检测中,项目团队通过无人机遥感光谱检测结合数据统计,进而区分出树木病虫害发生程度。从 2017 年开始,团队开发了更高效的机械作业方式,代替现有的人工作业手段,将无效的农药施放量减少 50-80%,同时将作业速度增加 7 至 15 倍。截止到目前,团队已对 1000 亩中等规模的果园开展施药作业、生长数据采集、产量预测和病虫害检测的一条龙服务,每年收益 20 至 40 万元。
" 对于树木根系部分,一般的人工施药,由于无法准确估计每棵树的施药用量,且缺乏有效的机械化作业机具,容易过度施药,造成农药渗入土中造成严重的水土环境污染。" 沈邦禹介绍,团队在贾志成老师的指导下,创新性地研发了树木根部精确施药系统,快速、精确地将药剂注射到树木根部区域,避免过多的药剂渗入土中。
△ 团队在工作
团队在南林大周宏平教授研发的高射程喷雾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改造,将喷雾装置设计成吹风机的形态,强化了高射程效果,使喷雾在 60m 内保持圆筒状且不扩散,从而对树木有效部位进行精确施药,强化了喷雾的对靶功能。团队还利用无人机灵活、机动、不受地形限制的特点,将药剂从空中对地面作业机具无法到达的区域进行施药。构成了地下、地面、空中联合的机械化作业体系。
团队目前已获授权专利 15 项,软件著作权 4 项。2019 年 3 月,沈邦禹与团队成员成立了公司,现已与多家业内著名农林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合作。据统计,沈邦禹团队的技术为用户减少 66.3% 至 71.3% 的总成本。
通讯员 蒋学飞 杨淑雅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舒越
( 校方供图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