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5-31
深晚报道|深圳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一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工作,坚持儿童优先。深晚记者从深圳市妇联获悉,目前,深圳正全力以赴朝着 " 建设中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 " 目标迈进。截至 2019 年底,全市儿童友好试点社区、街道、园区达到 69 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 21 个,全市有 100 多家单位提出共建儿童友好实践基地。此外,深圳在今年一季度已提前完成 2020 年底建成 800 间以上母婴室的目标任务。

自 2011 年实施第三轮《深圳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以来,规划中的 80 项可比量化指标 67 项已提前达到 2020 年终期目标,占比 83.8%,其中基础教育在校生增长比例、非户籍生比例均为全国最高,7 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等指标远优于全国水平。

▲深圳提出 " 建设中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 " 目标。

2016 年深圳率先系统性提出 " 建设中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 " 目标,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已从最初的 " 概念 " 发展为全面铺开的 " 实景 "。深圳市委 10 次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列入全会报告及落实先行示范区意见中,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纲领性文件《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 — 2035 年)》和《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2018 — 2020 年)》,在全国率先发布中英文版儿童友好型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安全出行和母婴室七大领域建设指引,制定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评价体系,除母婴室外均为国内首创。

多元参与是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重要一环。市妇儿工委办牵头统筹协调 30 多个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同时集聚社会各方资源,企业、社会组织、儿童、媒体、公众自觉主动参与,先后与学校、社会组织建立儿童社会公共参与 " 支持联盟 " 和 " 服务联盟 ",儿童友好的创新实践扩展至社会各个领域,深入到各区、街道和社区基层。截至 2019 年底,全市儿童友好试点社区、街道、园区 69 个,学校 17 个,图书馆 11 个,医院 13 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 21 个,100 多家单位提出共建儿童友好实践基地。提前 1 年完成千园之城目标,各类公园的儿童活动空间和自然教育设施场所得到提升 , 儿童友好出行纳入全市慢行系统同步改造。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更是连续 3 年纳入政府民生实事,今年 1 季度已提前完成 2020 年底建成 800 间以上的目标任务。

在各方努力下," 儿童友好 " 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妇联迅速动员社会力量,汇聚各方资源,开展 " 心系妇儿 情暖万家——疫路护童 " 关爱行动,定向捐赠 2 万只儿童口罩、一批营养补给物品和大米,受益困难儿童超过 1000 人。

深圳的探索实践得到国务院妇儿工委、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广东省妇儿工委以及联合国儿基会的充分肯定,并受邀在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等高层会议上交流工作经验,在联合国儿基会总部和亚太区域办举办的儿童国际会议上作主旨发言,向世界讲述深圳故事。深圳的探索实践也推动了联合国儿基会在中国重启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项目,其参与面和影响力扩展至港澳地区,成为促进湾区妇儿事业融合发展的新热点。深圳的探索实践也获得了首届 " 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胜奖 ",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深圳晚报记者 郭宇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