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泊,被誉为 " 江南明珠 "。作为一颗璀璨明珠的无锡是闻名闻名遐迩的 " 渔米之乡 ",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发源地,曾是 " 河埒模式 " 城郊型渔业的典范的创造者。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将实施太湖公益放流活动作为加强保护太湖生态环境、促进太湖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太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2020 年 6 月 6 日上午 9:00,由省农业农村厅、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省太湖渔管会办公室、无锡市农业农村局具体承办,在无锡市新吴区太湖大溪港湿地公园亲水平台举办了主题为 " 养护水生生物资源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的 2020 年全国放鱼日无锡太湖公益放流活动。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建军、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峰枫、省太湖渔管会办公室主任王小林、省渔业互助合作发展中心主任马俊斌、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商明、无锡市人大农经工委主任朱伟、无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周士良、无锡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钱前、无锡市纪委派驻第十二纪检监察组组长王卫军、无锡市政协民主监督小组组长薛海萍、无锡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惠莲以及无锡市各机关部门同志、企业代表、社会各界代表、渔民代表等共 100 人参加活动。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建军指出,本次公益放流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的有力举措;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只要把加强太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要求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一起行动起来,太湖的生物资源养护、水域环境修复工作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周士良在主持活动时介绍,多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秉持、践行绿色、健康、生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养殖提质增效、稳量增长,无锡渔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9 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 24.11 万亩,水产品总产量为 11.98 万吨,其中养殖产量 10.7 万吨,捕捞产量 1.28 万吨,渔业总产值达 43.51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21.59%。渔业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渔业 " 三带一群 " 发展格局,即以刀鱼、河豚、美洲鲥鱼为主的沿江 " 长江三鲜 " 产业带;以河蟹、青虾为主的沿湖虾蟹产业带;以青鱼、团头鲂等为主的沿河优质常规鱼产业带;以及新型城郊观光垂钓休闲渔业产业集群。
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吴峰枫宣布活动启动,随着一声 " 放流 " 口令,大家端起一桶桶鲜活的鱼苗,将水桶慢慢倾斜,鱼儿们欢快地从桶中跃出,翻转着向四面八方游开。
一条鲢鱼每增长一斤体重,可消耗约 3 斤蓝藻,一尾尾鱼苗放生太湖,对于补充太湖鱼类资源,增加区域水生生物总量,改善太湖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次活动,无锡市农业农村局放流的鱼类品种主要是白鲢和花鲢鱼种,每斤规格 5-10 条,约 4 万斤,40 万尾。太湖渔管办放流的主要是白鲢、花鲢鱼苗共 5000 斤,鱼种 3 万尾左右,鱼苗约 100 万尾。
结合放流活动,现场设置了渔业法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宣传展板、渔业绿色发展渔政亮剑行动图片展板、历年来太湖增殖放流活动图片展板、特色水产苗种实物展出。生动地体现了无锡渔业多年来的发展成果。供展览的特色水产苗种都是无锡独有的甚至国内或亚洲都难以见到的鱼种和鱼苗,分别有河豚鱼,淡水大黄鱼,鲥鱼、刀鱼、澳洲龙虾、中华绒螯蟹,青虾," 四大家鱼 " 等,对渔业科普知识进行宣传。
这是一次集经济、生态、文化、科普、宣教于一体的放流活动,旨在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关爱母亲湖,净化太湖水,携手共建生态美丽家园。
来源: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