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6-10
深晚报道|深圳歌剧院将打造综合性地下漫游空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深圳 " 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 " 中备受瞩目的项目深圳歌剧院承载着深圳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致力于打造为深圳市民高品质滨海文化艺术客厅及深圳艺术文化新地标。目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市建筑工务署(以下简称 " 工务署 ")正联合开展歌剧院建筑方案国际竞赛工作。同时,工务署正积极开展歌剧院地下空间及交通的前期技术研究工作。

为进一步找到最佳交通组织方案,把握连接体交通组织研究方向,近日,工务署组织了深圳歌剧院连接体及地下空间交通市政专家工作坊。工作坊邀请了 5 位业内著名专家参与问症把脉,同时还邀请了市交通运输局、市地铁集团等专班单位共同参与探讨。

▲歌剧院南北地块连接体。

据悉,歌剧院分为南北区两个地块,南区为歌剧院主体功能地块,北区为歌剧院配套功能地块,南北区在地面被现状望海路分割,在地下被拟建的望海路地下快速路分割,南北区被分割成独立的两个区域。

按照初步构想,歌剧院将打造一个集文创、商业、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下漫游空间。工务署以便捷市民出行为出发点,敏锐地提出位于歌剧院南北区红线之间的连接体地块也应纳入歌剧院的建筑方案设计中,使歌剧院南北两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连接体宽仅 36 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协调与歌剧院地铁站的衔接关系,同时集合了地面望海路、望海路地下快速路及匝道、歌剧院南北区地下一层空间等功能,交通组织设计兼具复杂性与紧迫性。工务署牵头,组建了含交通顾问、前期技术研究顾问、项目建议书咨询顾问、剧院运营顾问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对连接体及地下空间进行前期系统性研究,提出多个比选方案。

▲效果图。

根据设计意向所示,穿过洞穴般的地铁出口,景象瞬间开阔,阳光透过构筑物洒下,伴着两侧绿植和艺术墙缓缓升到负一层,达到商业线性轴和艺术通道的交会处。

▲效果图。

宽阔的艺术通道两侧是商业外摆和艺术展区,具备咖啡轻食、休闲文创、装置展区、艺术画廊、街头表演等功能区。

▲效果图。

南侧主体建筑之下的艺术开放大厅,连续的吊顶在这里变化、发散又聚合,自然围合出具有先锋艺术水准的表演舞台和艺术体验馆区域。

▲效果图。

下沉广场洞口露出天光,绿植沿着台阶攀爬到地面,微咸的海风隐约拂过。这里模糊了地表边界,圆形舞台被巨大的坡道环绕,无障碍指向海岸。到达洞口,眼前豁然开朗,置身滨海休闲公园,深圳湾大桥屹立在广阔的海面,这里是高品质的滨海文化艺术客厅,更是深圳新时代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浓缩。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通讯员 李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