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想看明清古建筑群,不用去西递宏村,南京就有。
南京网红打卡地江宁佘村,不止有雅丹地貌景观,还有 300 多岁的古宅。青砖小瓦,雕刻精致的门楼,宛转相通的悬廊 …… 江宁佘村的明清古建筑群(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将于今年 7 月底修缮完毕。届时网友可以前来参观、拍照,成为佘村新的网红打卡点。
罕见,这处 "99 间半 " 保存完整
进入佘村村口,远远的,就能看到连绵的明清古建筑。
2014 年,由于内部破败不堪,多处房间坍塌,现代快报记者对佘村潘氏住宅进行过报道。如今再去,这里已经大变样。青石 " 打底 ",青砖整齐地垒砌成墙,黛色的瓦分割了围墙和天际线 …… 潘氏住宅正在以高颜值归来。
推开古朴的木质门,高大的防火墙,雕有花纹的木格窗,让人惊艳。已经修好的西边宅子内,每一进都能看到一个门楼,门楼上有砖雕石刻,纹饰各不相同。有花卉、人物、禽兽等,精致古朴,形态逼真。往后走,是两层的小楼,楼上有复道悬廊,宛转相通。
史料记载,佘村的潘氏住宅、潘氏祠堂是南京市级文保单位,分三个宅院,每宅三进,东西两侧各有偏房若干间,共计九十九间半,现存 60 多间。" 潘氏住宅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历时 17 年完成,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和南京特色。潘氏宗祠修建于民国十年,与潘氏住宅一起构成古建筑群。" 佘村明清代建筑群修缮项目顾问、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遗产院院长助理陈建刚介绍说,潘氏住宅面积 2000 多平方米,祠堂约 350 平方米。
陈建刚说,在南京,这么大规模保留下来的老宅比较少," 它的历史格局很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砖雕、石雕都保存得很完整。虽然局部有损坏,但不影响整个格局。作为民居,目前还有部分产权在私人手上。在私人产权的老宅中,能得到这么好的维修,也不多。"
修缮,全国 " 淘 " 的材料让古宅复活
" 由于风吹雨淋,加上年久失修,进驻的时候,有的房间坍塌,露出残留的木构件;有的墙壁塌了,露出破损的砖构件 ……" 佘村明清代建筑群修缮项目负责人杨吉春介绍,他们是 2017 年进驻的。进驻之前,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对古宅进行测绘,并对它进行体检,之后将根据 " 体检 " 状况,开出具体 " 药方 ",编制了修缮方案。
如何让古宅原汁原味地归来?杨吉春介绍说,针对不同 " 病症 ",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砖雕、木雕,他们邀请了砖雕、木雕大师,按照原来的形制补上去,把脱落部分固定起来。" 整个古宅里用的材料,是从全国各地‘淘’来的。补屋面用的瓦,补墙用的砖,都是老瓦、老砖,是从扬州、泰州等地的拆迁工地收集来的。青石条是从山东采集来的。旧木材是从苏州的旧货市场买来的,和新木材结合使用。" 杨吉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除了内部修缮,还进行了环境整治。陈建刚说,它主要负责整体环境的改造。" 我们把古宅前的房子拆了,把门口的田园风光展现出来,让田园风光和古宅融为一体。"
邀你来玩,具体做啥项目还在论证
" 在门口,你就能看到卖菜的大爷大妈。这是佘村的一个特点。" 陈建刚说,佘村环境整治后,保留了原居民,这种活色生香的生活气息,也让这里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
" 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修好后,不愁人气。这里肯定会成为网红打卡点。" 陈建刚介绍说,古宅 7 月底修缮完毕。修缮完成后,潘氏宗祠将作为村史馆对游客展出,而潘氏住宅做民宿还是做博物馆进行展览展示?目前还在论证中。因为,明清古建筑的使用比较慎重。
" 有民宿团队想来打造民宿,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陈建刚认为,古宅的建筑本体就是非常精美的展品,要把它展示出来。而佘村作为美丽乡村,为老宅利用也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条件。如果功能与展示结合在一起,文物得到保护,还能给地方带来经济效益,就更好了。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静妍 胡玉梅 / 文 刘畅 / 摄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