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马敏星 记者 任红娟)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周陵带领的左心耳封堵团队,再次迎接挑战,成功为一位心耳结构复杂的老年高危房颤病人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完成左心耳封堵手术。截止到目前,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左心耳封堵团队已独立常规开展左心耳封堵手术近 150 例,成功率 97%,技术水平全省领先,为江苏的房颤病人带来福音。
△医生正对患者进行手术
高龄房颤老人深陷 " 出血、血栓形成风险 " 困局
76 岁的赵奶奶因反复心慌胸闷 1 个多月,经四处打听,来到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房颤门诊就诊。赵奶奶既往有 10 余年的高血压和冠心病病史,且心脏内带有支架,患有持续性房颤,目前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在房颤卒中评分为 4 分,应当给予终身抗凝治疗,因病人为冠心病、支架术后,有可能因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而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高龄的赵奶奶而言,如果将来需要面临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太高,如何平衡出血风险和血栓形成风险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综合考虑病人具体情况,周陵为赵奶奶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术后 45 天停用抗凝,终身抗血小板治疗,既可以降低心源性卒中的风险,又能降低出血风险,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困局,且手术为微创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老年人也能接受。
左心耳封堵术解决了患者的难题
术前 CT3D 建模显示病人的左心耳为菜花型的大开口浅心耳,左心耳位置较左上肺静脉明显偏低,左心耳深度较浅,开口又大,手术难度高。经过严密细致的讨论研究,左心耳封堵团队制定了安全有效的封堵方案。
6 月 8 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左心耳封堵团队在麻醉科团队的协助下实时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开始手术。
按照术前制定的方案,穿刺位置更低更后,以确保穿刺后鞘管轴向与心耳开口同轴,食道超声下测得病人心耳开口为椭圆形心耳,大开口多分叶,综合评估选择了最大型号的左心耳封堵器进行手术。团队医师准确地将封堵器导引系统延猪尾送到病人左心耳上叶远端,通过三次深度的手法,一步到位,封堵器展开后位置良好。手术取得成功。
60 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生概率约为 6%
数据显示,60 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生概率 6% 左右,而在 80 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生率高达 10%。众所周知,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卒中,而由房颤引起的卒中,比高血压等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卒中危害更大,病情通常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也更容易复发。
左心耳是从左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房颤时左心耳内极易形成血栓。据研究,房颤患者 90% 以上的血栓都源于左心耳。周陵表示,左心耳封堵简单来说就是将房颤患者血栓来源的左心耳给封堵上,这样即使不服用抗凝药物,血栓也会堵在左心耳内不会掉出。这种全新手术通过微创,闭合了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由此可降低房颤病人中风的风险。
专家表示,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全球预防房颤病人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它能有效减少病人的病死率、致残率,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