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首个 10 千伏智能电缆测控系统在深圳宝安滨海公园投入运行。据悉,运维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通过该系统精确掌握地下电缆生命体征和区域电网负荷情况,实现负荷调配,预测并定位电缆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升区域电网利用率及运行可靠性。目前,该技术已取得 4 项发明和 5 项实用新型专利,为推动 " 云大物移智链 " 与传统电缆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提供有力支撑。
▲在调度中心后台,电缆情况一目了然。
用导体内置光纤探测电缆真实状态
据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邓世聪介绍,由于电缆潜藏地下,国际上缺乏可靠的测控手段,运维管理是 " 老大难 "。深圳供电局以南方电网公司 " 提升配电电缆及通道管理水平专项行动 " 为契机,历时三年多攻克近百项技术难题,研发出可以远程为电缆 " 把脉 " 的 10 千伏智能电缆测控系统,解决了运维管理困难。
10 千伏智能电缆测控系统由智能电缆、测控终端及专家诊断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智能电缆承担了采集、传输信号的重任。
" 国内外现有的电缆测控系统技术是将传感器附着于电缆的表面或者填充层内,无法实时准确掌握运行电缆情况,而我们是将光纤植入电缆导体,保证了采集真实性和准确性。" 深圳供电局技术专家胡冉介绍,由于光纤与电缆都属于高精度设备,他们专门设计了特殊的保护措施,使柔软、纤细的光纤安然无恙地穿过电缆导体,免于外力挤压。
胡冉表示,光纤在测量电缆状况的同时,可以通过信号将这些状况传递出来,而解码这些信号的,正是后台的测控终端及专家诊断管理系统。
挖潜数据为电缆管理创造大价值
据了解,借助数据挖潜功能,智能电缆测控系统能实时、准确掌握运行电缆的负荷情况,大大提升电缆利用率,并主动进行区域负荷调配,准确定位故障,为运维人员预防故障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电缆的老化进程也变得可视化,运维人员通过对每条电缆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估,科学评价电缆和附件的退役报废年限,有效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
在不改变原有电网结构的基础上,对电缆测控技术进行智慧升级,不仅是传统电网运维方式的 " 改头换面 ",而且将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一步,深圳供电局将加快推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配网工作中全面落地,以 " 投资有所值、资产尽其用、风险受监控 " 的理念,深入开展配电网智能电缆测控系统的应用研究,助力大数据中心、5G 运营商等用户,为 " 新基建 " 注入能量与活力。
深圳晚报记者 郭宇立 通讯员 杨晶晶 黄志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