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比利时文学距离我们有多远?从地理层面直接连线到心灵层面,也许只需一本书的距离。近日," 比利时国宝级作家 " 雨果 · 克劳斯自传性质的代表作《比利时的哀愁》由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发行,满足了读者多年的期盼和等待。
△《比利时的哀愁》书模
这部出版于 1983 年的鸿篇巨著,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称为 " 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其地位堪比《百年孤独》《铁皮鼓》,是比利时文学乃至战后欧洲文学的巅峰之作。
这次,是简体中文世界首度引进雨果 · 克劳斯的作品,由复旦大学青年学者、翻译家李双志倾力七年翻译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和出版意义。
" 比利时国宝级作家 " 雨果 · 克劳斯代表作
雨果 · 克劳斯,比利时国宝级作家,欧洲文学界和批评界公认他为战后比利时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与君特 · 格拉斯和伊塔洛 · 卡尔维诺比肩。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他也是诗人、剧作家、画家、翻译家、导演,以惊人的创作能量、多种文体的驾驭才华和挑战世俗的勇气蜚声文坛。
△雨果 · 克劳斯
他曾屡次入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获尼德兰文学奖、德国莱比锡书展奖和欧洲阿里斯特安文学奖。因其作品照耀了战后艰难重建中的比利时,被誉为 " 比利时明亮的灯塔 "。
他笔下的《比利时的哀愁》,则被称作比利时现代文学的绝高峰岭。
该书自 20 世纪 80 年代在欧洲出版后,斩获极高赞誉。小说分为上下两部(《哀愁》《比利时》),厚达 758 页,共有 179 个人物,恢弘磅礴,宛如史诗,诚如英国《卫报》所言," 它就像一部《尤利西斯》规模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这部战后欧洲文学史上不多见的杰作,不仅奠定了雨果 · 克劳斯的重要地位,还证明他确是乔伊斯、普鲁斯特的继承者。
实际上,德国评论界一直将其与《百年孤独》和《铁皮鼓》相提媲美。
为 " 欧洲十字路口 " 的比利时立传
比利时在漫长的中世纪及近代早期一直是低地国家,也即广义的尼德兰的一部分,夹在法国与德国之间,这种地缘状况造就了它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和现实的处境。比利时内部分为讲荷兰语的北部地区和讲法语的南部瓦隆大区,以及讲德语的一小块东部地区。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它深受法国与德国的影响,处在两大强势文化的影响与夹击下,其身份总是模糊不清。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比利时国王列奥普德三世曾宣布比利时中立。二战爆发后,德国在 1940 年 5 月大举进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这些低地国家,战争仅仅持续了 18 天,比利时国王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比利时的哀愁》即是以二战和纳粹统治为背景,借十一岁少年路易斯的视角,勾勒出比利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生活画卷与复杂激进的岁月影像,并将荷兰语区与法语区、德语区的历史与文化冲突,以及身处 " 欧洲十字路口 " 的比利时人的身份焦虑刻画得入木三分。
故事发生的时间段是从 1939 年到 1947 年,也就是比利时经历二战的浩劫并在战后艰难重生的时期。所以,这部小说也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编年体战争历史小说,记录了比利时历经二战的精神历程,书写了一个人在特定年代的成长与一个国家在特定时代的整体命运,将个体之 " 哀愁 " 上升至民族的 " 情感共同体 "。著名评论家邱华栋就曾评价称这是 " 一部进入比利时心灵的绝佳之作 "。
曾上榜 " 期待译成中文的十部小说 "
《比利时的哀愁》在简体中文世界长期没有翻译引进,与其重要价值和作者的文学地位并不相称。该书初版近 30 年后的 2012 年 3 月,《中国图书评论》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文学的等候——最期待译成中文的十部小说》,《比利时的哀愁》上榜,为其中一部。
而 2011 年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译林出版社就已经注意到此书的中文简体版尚未引进,当年就拍板买下了版权。
然而,想要翻译这部大作,并不容易。
雨果 · 克劳斯是极少数坚持用弗拉芒语(即比利时荷兰语)创作而享誉世界的文学巨擘,非常自觉地继承了弗拉芒文学的传统,他在《比利时的哀愁》里也多次以半调侃的口吻提到诸多文学先驱,比如诗人圭多 · 赫泽拉、小说家赫尔曼 · 特尔林克等。随着他的小说译为中文,二战前后弗拉芒地区的历史长卷及文学景观将和他一起进入我们的视野。
历时近九年终于进入简体中文世界
考虑到原作语言隶属日耳曼语系,与德语有不少的亲缘性,译林出版社最终决定采用德译本为底本,参照英译本翻译,最大限度确保中译本的质量。
该社在青年一代德语学者中进行了遴选,最终邀请柏林自由大学文学博士李双志担纲译者。李双志不仅是优秀的青年学者,亦是文采斐然的译者,经他翻译的《荒原狼》《风景中的少年》等多部名家名作,在学界、媒体和读者之中,都收获了极高赞誉。
编辑在跟李双志商议后,选定瓦尔特劳忒 · 许斯梅特(Waltraud Hüsmert)的德译本为底本,该译本忠实原著且文字精炼,获得了 2008 年的伊尔泽 · 奥滕(Else Otten)翻译大奖;同时,参考阿诺德 · 波梅兰茨(Arnold J. Pomerans)的英译本。
现代快报记者从出版社获悉,李双志花费七年才译完这部巨著。2018 年 8 月开始,该书进入编辑阶段,并于 2020 年 4 月结束所有的编审校工作。也就是说,从策划选题到引进版权再到编辑出版,简体中文世界首度引进雨果 · 克劳斯的作品前后历时近九年。
附赠两位荷兰语文学大师的对谈录
为了回馈读者长久以来的热情期待,更为了全面地介绍荷兰语文学,译林出版社此番还引进了荷兰著名作家塞斯 · 诺特博姆与雨果 · 克劳斯的对谈录,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荷兰语教研室主任林霄霄精选核心内容并进行编译后制作成册——《克劳斯之国:雨果 · 克劳斯与塞斯 · 诺特博姆谈〈比利时的哀愁〉》,随书附赠,内含两人的深入讨论的对话和珍贵照片,以及雨果 · 克劳斯亲自为该书绘制的插图。这是荷兰语两位文学大师的联袂亮相。
据悉,不久之后译林出版社还将推出诺特博姆的三部重要作品。
(出版社供图 编辑 黄媛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