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6-17
深晚报道|从瘾君子到禁毒志愿者 “无缝接轨”帮教助其蜕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自从做了禁毒志愿者之后,我内心不仅多了一份面对毒品的自律定力,还多了一份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以生命影响生命,从受助者向助人者的转变让我特别感恩和珍惜。" 在一次大型禁毒志愿者活动中,陈某作为禁毒志愿者,主动邀请到戒毒所民警前往参加。在得到戒毒所民警的肯定和赞许后,陈某激动地向民警说出了这番话。

戒毒人员陈某是江西人,15 岁便辍学外出务工,2010 年因交友不慎染上毒品。2017 年 3 月,陈某因吸食冰毒再次被公安机关抓获,送入深圳市司法局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戒毒所民警在与陈某的沟通和接触中发现,陈某意志比较消沉,缺乏沟通意愿,参加所内的康复训练和学习活动也较为被动。不过民警注意到,一旦谈话涉及家人,陈某就会变得 " 健谈 ",还表现出既想和家人联系,又怕和家人联系的 " 矛盾 "。

原来,陈某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能干顾家,女儿乖巧可爱。但吸毒的经历让陈某对妻女深感愧疚和自责,入所后不敢和她们联系,担心她们会憎恶、厌弃自己。民警从中看到了亲情帮教的希望,多次主动约谈陈某,并运用倾听、澄清、同理心等心理咨询技巧打开陈某的 " 心结 "。

2018 年 2 月,在民警的推荐下,陈某报名参加了 " 无缝接轨 " 帮教活动。驻所社工针对陈某对于家庭、所内生活或心理方面的不同反应和需求,对他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协助其建立了理性的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这段时间,陈某受到了教育和启发,也深入思考了一些问题,他坦言多次复吸的经历让自己丧失了戒断动力和信心。吸毒对家庭所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妻子为家庭付出了很多,自己却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女儿年幼,作为父亲不仅缺少陪伴,还不能以身作则,对她的未来负责。他希望在民警和驻所社工的帮助下彻底戒除毒瘾,让家人重新接纳自己、信任自己。

鉴于陈某强烈的亲情回归意愿,戒毒所民警与陈某的妻子取得了联系,告知她陈某现在的情况,并邀请到了陈某的妻子来所帮教。面对妻子,陈某满是愧疚,但是妻子对他的感情丝毫没有减退,反而更加关心他、鼓励他,并且坚持每月来所探望陈某,对其不离不弃。这让陈某很是感动,愈发坚定了他戒毒的动力与决心,此后他积极参加所内各种戒治活动,加倍努力戒毒,争取早日出所。2018 年 10 月,由于陈某表现良好,经过评估,予以提前解戒。

在解戒前两个月,陈某参加了所内 " 过来人 " 现身说法活动,认识了和自己有着相同经历的石某。在听取了石某分享其凭借自身的努力成功戒毒,并成为广东省首例曾经吸毒人员因表现良好而被聘请为全职禁毒社工的经历后,陈某备受鼓舞。" 既然他可以,我也一定可以 ",陈某向民警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一名 " 过来人 " 的强烈愿望。由于陈某在所内的良好表现,再加上陈某为人热心、善于表达,具备一定的志愿者特质,民警便与陈某约定了半年的考察期限。半年的考察期满后,陈某再次向戒毒所民警提出想要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的想法,希望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看到毒品给个人、家庭带来的深重伤害。

在戒毒所民警的推荐下,陈某加入到了石某的团队,正式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经过社工机构对志愿者服务的专项培训,陈某开始活跃在各项禁毒宣传活动中,多次以 " 过来人 " 的身份到社区、学校、戒毒所等地方进行禁毒宣讲。除此以外,戒毒所民警和社工还对陈某进行跟踪帮扶,定期回访,了解他的近况,及时帮助陈某解决因吸毒人员身份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困难,使其更好地保持操守。

如今,陈某不但达成了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的心愿,生意也逐渐走上正轨。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购进了一批运输车辆,并在街道的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运输公司,到处承接工程,生意做得风风火火。工作之余,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照顾和陪伴家人上,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平淡且充实。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曾仔君

相关标签

志愿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