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6-22
深晚独家|南澳海胆粽、蛇口咸肉粽......探寻深圳传统“手工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象征之一,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各地因物产、风俗不同,制作粽子的食材和工艺也不尽相同。从鹏城辽阔的山海之间,到城市的街头巷口,人们使用不同的方式,传承着节日别样的人间烟火,形成各具特色的 " 深圳味道 "。端午将近,深晚记者专程探寻深圳传统的手工粽,给市民带来端午的 " 深圳味道 "。

南澳海胆粽:产自当地山海之间

阳光充足、海水清冽的大鹏半岛不仅沙滩远近闻名,还盛产着一种叫 " 海胆 " 的海鲜。煲汤、刺身、炒饭 …… 海胆作为主角,频频出现在当地人的餐桌上。而随着端午节和海胆采摘季尾声的临近,南澳迎来了海胆的 " 压轴演出 " ——海胆粽。

与我们常见的 " 三角粽 " 不同," 海胆粽 " 形状呈长条形,是疍家饮食文化的代表。 " 海胆粽所用食材全部来自大鹏的山海——水草、海胆来自附近海域,芒叶、糯米则产自大鹏山。" 南澳半天云村居民张长妹说。

一根咸水草、两条鲜芒叶,加上刚捕捞的海胆和产自大鹏山的糯米,一只海胆粽便在张长妹手中迅速成形,再用柴火蒸煮四个小时,海胆粽便可以端上饭桌食用。张长妹向深晚记者介绍," 当地人几乎每人都会包海胆粽,我小时候就常常用沙粒代替糯米来练习包海胆粽。"

▲制作海胆粽的食材

深晚记者了解到,当地包 " 海胆粽 " 的传统距今已有一两百年历史。据张长妹回忆,小时候太婆曾告诉她,早在太婆小时候,端午节家里就会包海胆粽。 " 对我来说海胆粽就是妈妈的味道。之前读书的时候,早上妈妈会把海胆粽蒸好放进我的书包,让我带到学校里吃。" 张长妹说。

▲张长妹正在制作海胆粽

2004 年,张长妹制作了很多海胆粽赠送给亲友,原本只是为了联络感情,却没想到大受欢迎,以至于很多人打电话回购。在食客的 " 倒逼 " 下,张长妹开始将海胆粽做成一门 " 生意 "。 2005 年,张长妹第一次将海胆粽从当地人的家中搬到了市场上。第一年试水的效果让张长妹大吃一惊,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竟然总共卖了 2 万多条。在张长妹的带动下,许多客栈和餐馆陆续加入到售卖海胆粽的行列中。海胆粽逐渐走出南澳,成为外界了解南澳的一张名片。

蛇口咸肉粽:传承 20 余年的街边味道

除了山海之滨,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也有一家全手工制作的粽子店。在南山区渔村路一家名为嘉华小吃店的门口,人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排起长龙购买刚出锅的粽子。店主叶师傅对深晚记者说,他手工制作粽子已 20 余年,门店所卖的粽子皆是现场制作、现场蒸制,每次出锅都供不应求,因此每个顾客只能 " 限购五个 "。

▲顾客为购买新出锅的咸肉粽排起长龙

早晨五点,叶师傅便到蛇口海鲜市场购买新鲜食材。回到店面后,便把糯米、馅料、粽叶摆在店面门口开始现场制作。深晚记者观察到,叶师傅包粽子的手法极其娴熟,从取粽叶到捆粽子,整个过程只用了 21 秒。据叶师傅回忆,咸肉粽的配方来自岳母,一开始自己在路边摆摊,后来顾客口口相传,生意越做越好,从 2004 年起才有现在的店面。

▲叶师傅当场制作咸肉粽

" 绑粽子的是我老公,在外面招呼客人的是我姑姑,弟弟负责收钱,爸爸和叔叔负责包粽子。" 叶师傅的女儿叶女士向深晚记者介绍店内 " 员工 " 的构成。叶女士目前负责记录线上的订单信息,据她介绍,每天门店和线上总共能卖出近两千个粽子。

在排队购买粽子的人群中,大多数是慕名而来的食客,其中不乏外国人的身影。来自英国的 David 告诉深晚记者,是深圳的朋友向自己推荐的这家店,因此决定来尝一尝。在排了近 20 分钟后,David 如愿买到了 5 个咸肉粽。

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图 / 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