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宗青)蒋妍侠是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结代表性传承人,她的绳结作品既传统又新潮,精巧别致," 我不太喜欢重复做一个东西,每一个绳结的造型和颜色都有所不同。" 热衷创新的蒋妍侠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将擅长的绳结技艺与传统香囊结合起来,制作了一些特别的香囊,有粽子形状的,也有葫芦形状的,佩戴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 蒋妍侠制作的绳结香囊
神奇的绳结技艺,让香囊变得格外别致
蒋妍侠自幼接触绳结,小时候看外婆和母亲编中国结,耳濡目染,从此爱上绳结,数十年的练习,练得一双巧手。她手下的中国结从来不会千篇一律,无论是绳子还是配饰,都是精心挑选和搭配," 和机器批量打出来的结,完全是两种感觉,我们喜欢的也是这种纯手工的感觉。" 喜欢中国结的顾客常常下单 " 私人订制 "。
今年端午节,蒋妍侠先是接到本地一家知名饭店的订单,制作一批手工香囊作为礼品,同时去现场带着嘉宾一起动手制作," 亲自制作的东西,会更特别一些。" 将绳结技艺和传统香囊结合起来,也是蒋妍侠的创新,成品出来之后效果非常好,很受欢迎。之后她又制作了一批绳结香囊,留给熟悉的老顾客。
△ 蒋妍侠为端午准备的五彩线鸭蛋网
" 我想做一些衍生的文创产品,绳结技艺可以在更多场景被应用。" 记者看到,她制作的香囊配上用色漂亮、造型别致的绳结,像极了一个个韵味浓厚的文化符号。简单的粽子和葫芦造型,既古朴又俏皮,还有那些五彩线编织的鸭蛋网和手环,十分应景。
" 过节还是应该有些仪式感,这些老手艺一定要被传承下来。" 一个顾客给女儿准备了香囊,她说家里老人和孩子都爱闻香包里的中药味。因为疫情,之前每周排满的线下课程暂时都停了。往年这个时候正是蒋妍侠最忙的时候,端午节与传统的绳结技艺总是被天然相连,看到漂亮的节日物件,过节也变得有意思起来。
△ 蒋妍侠将制作好的中药香囊送给抗疫志愿者
手工制作的中药香囊,赠给抗疫志愿者
将绳结技艺应用于香囊制作,也是蒋妍侠的第一次尝试。疫情期间,她带着学生制作了一批中药香囊,赠送给银龙翠苑社区参加一线抗疫的居民。" 看起来简单的事情,还真是不简单。" 蒋妍侠带着五个学生,一连忙了几天,才将香囊全部做完," 争分夺秒,都没怎么睡觉,我们为抗疫做的事也不多。"
△ 蒋妍侠带着学生制作抗疫中药香囊
拿到中药配方后,蒋妍侠先去药房买齐药材,分别捣碎,然后搅拌均匀。看起来分量不多的药材,合到一起是不小的体积,她换了一个又一个盆,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搅拌工作。将搅拌好的中药粉末分装到小袋子里,又是一项大工程,蒋妍侠叮嘱学生,每个袋子里都要尽量装得严严实实。" 等到香味淡了,可以倒到小碗里,再搅拌一下,香味又会出来。" 她告诉记者,这些中药粉末中有艾草和藿香等成分,可以起到醒神安神和提升正气的效果。
师傅带着徒弟,齐心协力将小药包分装完,就进入 " 流水线 " 作业,分工协作,有人负责串珠子,有人负责连绳结。" 这个小珠子是桃木,桃木辟邪,讨个好兆头。" 蒋妍侠指着桌上的香囊,介绍说从她手里出去的香囊,几乎没有相同的配色,每一个都独特。志愿者收到这些用心的礼物,都很开心,之后她又制作了一批中药香囊,送给凤凰街道的抗疫人员," 礼物很漂亮,也很暖心。"
而对于蒋妍侠来说,首次将绳结用于在香囊制作上,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今后她计划将绳结应用于更多的文创产品上,将这门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受访者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