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高原,一场 " 人工智能 VS 顶尖农人 " 的草莓种植决赛正在进行。
6 月 24 日,经过为期一周的激烈角逐和专家评审后,第一届 "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 初赛结果出炉,在参与初赛的 17 支科技组队伍中,共有 4 支年轻队伍脱颖而出,分别是 AiCU 队、智多莓队、NJAI. 莓队、CyberFarmer · HortiGraph 队。
此次大赛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共同发起,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技术指导下进行。在接下来 4 个月的决赛中,这 4 支来自全球顶尖高校的青年科学家队伍,将利用植物生长模型、机器学习算法等,与 4 支全国顶尖农人队伍同台较量,切磋出最适宜高原草莓种植的解决方案。
多多农研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兰克介绍,第一届 "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 启动招募后,共收到超过 40 支队伍报名,经过详细沟通及筛选,最终共有 17 支符合要求的高水平队伍进入初赛。最终,共有 4 支队伍进入决赛,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迎战顶尖农人队伍。
▲ " 我说的都队 " 队长石奡坤在自家地头,向评委们陈述技术方案。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表示,此次大赛在行业产生广泛影响,吸引了来自全球顶尖高校、农业公司的众多参与者,其中覆盖了来自人工智能、算法、园艺、机械工程等多领域青年学者。
" 希望通过搭建这样一个集人工智能、农业种植等多学科交叉的竞赛平台,将顶尖数字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落地应用。" 龚元石说。
为更科学、公正评估科技组队伍的成果,还将有 4 支全国顶尖农人组成的传统组参赛,进行对照种植竞赛。
与传统组利用园艺、经验种植的方法不同,此次科技组选手在初赛中已展现出顶尖的算法和策略。
▲云南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的比赛基地。
AiCU 队队长叶早介绍,此次竞赛中,队伍将在收集植物生长数据的基础上,采取短期决策 + 机器学习辅助的长期策略的双层控制算法架构来实现节能增产。
来自云南本土的智多莓队队长程飚则表示,队伍将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建立起依赖作物参数的产量预测模型。同时,在传统种植端将优化草莓种植 SOP(标准作业程序),通过模型和算法实现种植的仿真、预测、干预。
▲比赛基地中,前期的高原草莓培育实验已进入尾声。
在接下来的 4 个多月时间中,进入决赛的 4 支队伍、41 位青年科学家,将在指定的无差别温室内,利用 IoT 设备、摄像头、环境控制系统等,获取作物生长、水肥、气候等数据,并加入相应的模型或机器学习算法,远程培育草莓,最终达到优秀的品质、产量,以及高效的投入产出比。
" 通过这次竞赛,找出优秀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第一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赵春江认为,下一步要把 " 最好的解决方案 " 变成实质性应用,把科技要素、经济要素、金融要素进行整合,进一步推动国内包括全球范围内智慧农业的发展。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